第12章 故事新编 3(3 / 4)
,载在车子上,拉向皇城那面去。
“妈妈,你瞧呀,好大的乌龟!”
孩子们一看见,就嚷起来,跑上去,围住了车子。
“小鬼,快滚开!
这是万岁爷的宝贝,当心杀头!”
然而关于禹爷的新闻,也和珍宝的入京一同多起来了。
百姓的檐前,路旁的树下,大家都在谈他的故事;最多的是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35)以及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无支祁,镇在龟山的脚下。
(36)皇上舜爷的事情,可是谁也不再提起了,至多,也不过谈谈丹朱太子(37)的没出息。
禹要回京的消息,原已传布得很久了,每天总有一群人站在关口,看可有他的仪仗的到来。
并没有。
然而消息却愈传愈紧,也好像愈真。
一个半阴半晴的上午,他终于在百姓们的万头攒动之间,进了冀州的帝都了。
前面并没有仪仗,不过一大批乞丐似的随员。
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汉,黑脸黄须,腿弯微曲,双手捧着一片乌黑的尖顶的大石头——舜爷所赐的“玄圭”
(38),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让一让”
,从人丛中挤进皇宫里去了。
百姓们就在宫门外欢呼,议论,声音正好像浙水的涛声(39)一样。
舜爷坐在龙位上,原已有了年纪,不免觉得疲劳,这时又似乎有些惊骇。
禹一到,就连忙客气的站起来,行过礼,皋陶先去应酬了几句,舜才说道:
“你也讲几句好话我听呀。”
“哼,我有什么说呢?”
禹简截的回答道。
“我就是想,每天孳孳!”
“什么叫作‘孳孳’?”
皋陶问。
“洪水滔天,”
禹说,“浩浩怀山襄陵,下民都浸在水里。
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橇,走山路坐轿。
到一座山,砍一通树,和益俩给大家有饭吃,有肉吃。
放田水入川,放川水入海,和稷俩给大家有难得的东西吃。
东西不够,就调有余,补不足。
搬家。
大家这才静下来了,各地方成了个样子。”
“对啦对啦,这些话可真好!”
皋陶称赞道。
“唉!”
禹说。
“做皇帝要小心,安静。
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
舜爷叹一口气,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有意见当面讲,不要背后说坏话。
看见禹都答应了,又叹一口气,道:“莫像丹朱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旱地上要撑船,在家里又捣乱,弄得过不了日子,这我可真看的不顺眼!”
“我讨过老婆,四天就走,”
禹回答说。
“生了阿启,也不当他儿子看。
所以能够治了水,分作五圈,简直有五千里,计十二州,直到海边,立了五个头领,都很好。
只是有苗可不行,你得留心点!”
“我的天下,真是全仗的你的功劳弄好的!”
舜爷也称赞道。
于是皋陶也和舜爷一同肃然起敬,低了头;退朝之后,他就赶紧下一道特别的命令,叫百姓都要学禹的行为,倘不然,立刻就算是犯了罪。
这使商家首先起了大恐慌。
但幸而禹爷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著,是要漂亮的。
所以市面仍旧不很受影响,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