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故事新编 7(2 / 5)
”
,除首尾“照得”
、“此示”
数字外,都是《太誓》的原文。
“毁坏其三正,离遏其王父母弟”
,意思是毁坏了天、地、人的正道,抛弃他的祖辈和弟兄不用。
(9)九旒云罕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举行祭社典礼,有“百夫荷罕旗以先驱”
的记载;南朝宋裴骃《集解》说:“蔡邕《独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
’”
据《文选·东京赋》薛综注,云罕和九旒,都是旌旗的名称。
(10)周王发:周武王姬发,文王之子。
《史记·周本纪》记有武王出兵的情形:“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
……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武王曰:‘女(汝)未知天命,未可也。
’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又以下记牧野誓师时情形,有“武王左杖黄钺(黄斧头),右秉白旄(白牛尾)”
的句子。
(11)姜太公:姜尚。
《史记·齐世家》说文王在渭水之滨遇见姜尚:“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之曰‘太公望’。”
文王死后,他佐武王灭纣,封于齐。
(12)周尺一丈:约当现在的七市尺。
(13)周师渡盟津:《史记·周本纪》载:“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按盟津亦名孟津,在今河南孟县南。
武王伐纣,由陕西进入河南,在此渡过黄河,至朝歌近郊牧野,击败纣兵,便占领了纣的都城朝歌(故城在今河南汤阴县)。
(14)“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等语,见《史记·周本纪》:“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
’”
按小说中所说的《太誓》,应为《牧誓》;《尚书·牧誓》作:“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15)关于牧野大战的情况,《尚书·武成》中有如下的记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16)关于纣兵倒戈的事,《史记·周本纪》中有如下的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17)鹿台和巨(钜)桥,都是商纣的仓库。
前者贮藏珠玉钱帛,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后者贮藏米谷,故址在今河北曲周东北古衡章水东岸。
《史记·殷本纪》:“帝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18)关于纣王自焚和武王入商等情形,《史记·周本纪》中有如下的记载:“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