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故事新编 16(2 / 5)

加入书签

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因为他们等候着望不见火光和烟尘的时候,所以到得迟。

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

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然而他们却突然变了口风,说惟有他们是女娲的嫡派,同时也就改换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写道“女娲氏之肠”

(16)

落在海岸上的老道士也传了无数代了。

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徒弟又传给徒孙,后来一个方士想讨好,竟去奏闻了秦始皇,秦始皇便教方士去寻去(17)。

方士寻不到仙山,秦始皇终于死掉了;汉武帝又教寻,也一样的没有影(18)。

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过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

模模胡胡的背了一程之后,大家便走散去睡觉,仙山也就跟着沉下了,所以直到现在,总没有人看见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发见了若干野蛮岛。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作。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报四周纪念增刊》,题名《不周山》,曾收入《呐喊》;一九三○年一月《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将此篇抽去,后改为现名,收入本书。

(2)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她用黄土造人,是我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神话。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按《风俗通》全名《风俗通义》,今传本无此条)

(3)伊:女性第三人称代名词。

当时还未使用“她”

字。

(4)“nga!

nga!”

以及下文的“akon,agon!”

“uvu,ahaha!”

都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象声调。

“nga!

nga!”

译音似“嗯啊!

嗯啊!”

“akon,agon!”

译音似“阿空,阿公!”

“uvu,ahaha!”

译音似“呜唔,啊哈哈!”

(5)这是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按共工、颛顼,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过去史家说,共工是上古一个诸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上古史上“五帝”

之一,号高阳氏。

(6)金玉的粉末:指道士服食的丹砂金玉之类的东西,道士认为服食后可以长生不老。

(7)上真:道教称修炼得道的人为真人。

上真是一种尊称。

(8)巨鳌:见《列子·汤问》:“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弇兹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