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知识的力量(2 / 4)

加入书签

要散伙了呢!”

一个老人说道。

此人名叫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今天已经七十高龄,不过身体健硕,他就是东台人,水利专家。

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史诸子、天文历象、舆地河渠、九章谶纬、医药兵器尽皆研究,尤其于水利研究造诣很深。

道光二年曾入国子监,为恩科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

咸丰元年制科选举孝廉方正,授援承德郎。

其目睹淮扬人民遭受洪水灾难,无意功名利禄,立志为民解除水患。

曾多次雇船至海滨、长江、黄河、淮河、洪泽湖、白马湖、高邮诸湖实地考察,跑遍苏北各地,访问耆宿、渔民、樵夫、农人,查阅水文方志史料,了解淮扬水路的来龙去脉,测绘了数以百计的水图,概括出“疏”

、“畅”

、“浚”

、“束”

的治水四法,设想了西水排江入海的路径。

多次参加治理圩堤决口、疏浚运盐河、疏通入海口等大中型水利工程。

“冯老,您先别急,今天我可是要给您一个大惊喜呢!”

在做的一个个,大多是醉心实学,这个时代研究实学的人大多涉猎广泛,却也有自己的专长,在做的大多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却又不受传统儒学大家的待见。

“来,书恒,过来拜见各位师叔伯。”

董书恒一脸懵逼,今天魏源神神秘秘把自己叫来,结果就是为了见这一屋的老头啊!

“老魏,这就是你新收的小徒弟吗?听说你升官还是靠着这小子呢!”

一个老人调笑道。

魏源被说了个大红脸,明明是自己提携这小子好吧。

“诸位,不是我夸自己的徒弟,小徒有两个优点:一是练兵打仗,二是行商赚钱。

这些我们这帮子老头都不行,所以有一件事我们办不成,只能靠他。

之前小徒与我商量,准备建一座书院,专门教授实学,传播我复兴会新学理念,不然等我们这些老家伙入土了,谁还会记得我们呢。”

众位一听皆是眼前一亮,要知道这时代实学可不是很吃香,自己想要开馆授学,不一定能够招到学生,也就无法维持书院的运转。

魏源看向董书恒说道:“你还不了解在坐的诸位。

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西园先生,水利专家,对苏北的水文地理情况最是了解。”

“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布政史,现已经回到苏州任苏南团练使,数学专家,尤擅长勾股几何研究。”

“这位康平大师,杏林圣手。”

“这位王冲千王公曾经是督造院的大匠师……”

……

……

“这整个一个晚清科学院加工程院啊!

这些人放在后世一个个都是院士级别了。”

董书恒万万没想到魏源的“复兴会”

原来只是一个晚清科学家协会,他本以为会是一个政治组织呢!

董书恒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礼。

“晚辈有罪,叨扰诸位前辈出山,不得安享清闲。”

“实在是当前朝廷羸弱、外敌环伺、内乱不止,生民困于水深火热之中。

望诸位前辈能够传播学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说着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还是董贤侄会说话。

小子,说说你地具体计划吧!”

年纪最大的冯道立问道。

老冯显然在众人之中极有威望。

“诸位师叔伯,我准备陆续投资100万两来成立这家书院,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的书院肯定是当前大清乃至世界一流的书院,书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