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知识的力量(3 / 4)

加入书签

下面会划分各个学院,比如文学院、哲学院、数学院、医学院、外语学院、水利学院、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农业学院……”

“诸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领衔某个学院,每个学院设院长一人、教授、副教授、助教若干,有些学院会有专门的实验室,以方便进行研究。

书院将成立一个基金会,各个学院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向这个基金会申请科研资金……”

……

……

董书恒一口气讲了半天,把他心中对于书院的想法一股脑地讲了出来。

新书院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哪怕在做的诸位都是各个领域的泰斗,也是被董书恒天马行空的办学理念还有那数额庞大的投资惊到了。

“书恒的计划,怕是借鉴了许多洋人大学的经验吧!”

魏源插话道。

众人这才了然,要说在做的诸位谁对西洋最了解,那么非魏源莫属。

“正是,而且这次我还会从西洋聘请一些老师加入我们的书院,还请诸位老师见谅。”

“无妨,老夫倒是想看看这洋人学问有哪些厉害之处,能够在这些年后来居上。”

“诸位师叔伯,自从师傅《海国图志》出版后,我们就放出要成立书院的消息。

没想到反响那么大,现在已经有很多学子来到了高邮。

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前成立书院。

高邮湖畔的新书院,已经建好了一些房舍,可以先用起来,反正第一届招录的学生不会太多。”

说完董书恒拿出一份手绘的彩图,这是整个书院的平面图,整个书院怕是有一个县城大小,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一座主楼,还有一些辅助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式的砖木合一式楼房,也有西方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甚至还有阿拉伯样式的建筑。

书院里面还有各种绿化设施,假山奇石,小桥流水,整个书院看起来就像一个园林。

另外书院还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区,教师别墅区。

在高邮湖畔还有一个专门的码头,供游船停靠。

众人不禁想象在这样一个书院中研究学问的情景,忍不住陶醉其中。

……

就这样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淮海书院在风景秀丽的高邮湖畔成立。

复兴会的一众大佬成为了学院的老师,包括魏源也会慢慢放下一些政务,把重心转移到书院之上。

讨论完了书院之事后,董书恒拿出地图向西园先生请教了他的苏北灌溉总渠计划以及海堤改造工程。

一下子把这位冯老先生的注意全部吸引过来,这两个计划正是老先生思索多年而又没法实践的计划。

现在董书恒竟然愿意出钱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先生感动得潸然泪下。

老先生立马大包大揽下这两个项目,他手中甚至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勘测数据。

在老先生保证不耽误学院之事的情况下,董书恒把这两个工程前期工作交给了老先生。

然后他又跟康平大师商量在高邮成立一家大型医馆,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实践基地。

其他几位也都要回去召集自己的学生故旧,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几位师叔伯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就撑起一个学院,总要回去找帮手。

他们这些人大多也都混的不尽如人意,毕竟在八股的圈子内,他们是异类。

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好的落脚处,还能一展心中所学,众人皆是非常开心,干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

书院招生的一些准备工作,会由魏源去做,魏源政务上的一些事情则交给了曾公。

拿到了琦善的“尚方宝剑”

董书恒现在正准备整合整个苏北的政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