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跑荒火(2 / 5)

加入书签

坐在船头,密切注意著河面上的水纹波动,他手中抓著一柄新打造的鱼枪,是专为抓捕鲤鱼、大马哈鱼、鱘鱼之类的大型鱼类而准备的工具。

跟渔叉的三叉、四叉不一样,鱼枪如同一柄长矛,也只有一个更大的倒鉤。

一旦叉中,將会很难逃脱。

一路上,柴油机的声响惊起沉睡的野鸭,扑稜稜地从河岸边急忙逃遁。

一对鸳鸯正在柳毛子底下缠绵,被吵闹声惊扰,慌忙从柳丛中游出来,急切寻找通向岸边的通道。

卫淮也在愜意地看著眼前的一切,打心里,他更希望在河岸边的野地里看到成群的狗子、来捕鱼的黑瞎子之类的野物。

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他也是带著的。

就这样,两人驾著船,错过捕鱼人多的地方,出去有三十来里地,看中其中一条岔河。

在这条河流顺直的地方,將船栓在河边的王八柳树上固定好,穿了水裤,提了兜儿网下船。

兜儿网不是传统的渔网,而是前些年新发明的一种大型打鱼工具。

兜儿网由白线绳织成,寸半的网眼,做了防水处理,网纲是小拇指粗的线麻绳。

网漂子是木头刷了桐油製作的。

铅坠都像葡萄那么大,包裹在底纲绳上。

网衣子有四米多高,每片网宽五米,下方有进身半米多深的网兜。

为了让网兜儿能在水里张开网口,网兜儿的上“唇”一样装有网纲和水漂。

网兜儿每隔一米把底纲和上唇的浮纲连结在一起,这样的网兜儿在河底形成一张张大嘴。

这样五米长的网片,卫淮和孟川带来的不止一张,就眼下这条河,只需三张连接在一起,就能横著將河面覆盖。

这也是选这条河的原因,河宽了,需要的网片多,两人也拉不动。

除了渔网没有底兜,网片连接中间还有一个立兜,立兜和网衣子一样高,有將近两米深,与片儿网连接,在水中立起来,就像打开拉锁的女士钱包。

当鱼儿逆水而上碰到网衣,不管顺著网衣往下走,还是往中间走,都將进入网兜儿。

可以说,这网设计得机关算尽,是捕鱼的利器。

但这种网也有缺陷,那就是对网地的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在河流顺直的地方下网,拐弯儿的地方没法使用。

河道拐弯就会產生陡坡或是坡坦,而在江河两侧,很多地方都生长著浓密的柳毛子,根本无法行走。

只有紧挨著山坡的直挺河道,一边是山边,一边是河岸,才能保证人在岸上拉网。

上下网纲连接著小槓和大绳,大绳是棕绳,非常结实。

通常情况,要下这样的网,往往需要数人配合,但卫淮现在可没能力组建捕鱼队啥的,他更多的是小打小闹,也就只能是他跟孟川两人配合。

先將网纲在岸边串连起来,一端在岸边一棵柳树上栓牢,其余的放在船上,藉助掛子船的动力,拖拉到对岸,固定好另一端,將网横在河中。

网布置下去,等著就好。

当然,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河岸两边放人,拉著网走,但这需要非常协调才行。

卫淮和孟川,暂时没什么事儿,就在河岸边找来些木柴,燃起柴火,等著待会起网,用网到的鱼做午餐。

加之现在的水还有些冰冷,哪怕有水裤隔绝,依然让人冷得有些难受,都想將自己烤暖和一些。

就这么等了大半个小时,两人觉得差不多了,划著名掛子船到对岸,將栓在树上固定的纲绳解开,栓在船头,发动柴油机,倒退著拉回火堆所在的河岸。

然后,两人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