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2 / 3)

加入书签

依赖性,同时能提升百姓的生活!”

米面和米饭不一样,米面更软,因此工艺上需要突破,如果不能和米粉一样晒干,那么新鲜的米面只能保存一天左右。

其实是提升百姓对官府的认可,食物的多样化能让人心情愉悦,愉悦了就不会去想一些负面的事情。

“诺!”

“戒慎。”

“二公子,有何吩咐!”

“一个要求,狼卫需要扩充,两年扩充一个营,这点你要做好规划安排!”

戒慎是王越,这个字还是刘琮给他取的,《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愼,毋得逾越。

“诺!”

随着局势发展,刘琮需要更强的护卫以及机动力量,王越跟随刘琮也十二年了,对刘琮的练兵之法极为清楚。

这些年王越非常刻苦,或许前半生吃了没文化的苦,后半生碰到刘琮有机会让他学习文化,因此格外用功。

但凡有些时间,王越便跑到书院去旁听,书院那些大儒也知道王越是刘琮的人,自然也不会驱赶,随他在一旁旁听。

隔了几日,刘琮出现在书院。

“兴瑞来了,就等你了!”

郑玄,宋忠等人都在,又是一次辩论,关于《礼》。

“让各位久等了,这一大早就接到了一些紧急的公务需要处理,抱歉!”

“好,今日主要是《礼》,何谓礼,正所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郑玄一上来就引经据典,简单阐述了礼,接下来宋忠等人轮流讲解,下面学子也是听的如痴如醉。

刘琮也是在认真听,《礼记》并非都是糟粕,里面很多都是非常不错的。

后世经常讲的仪式感。

其实礼便是最高的一种仪式感。

“兴瑞,学子都准备聆听你的高见!”

“长者有命,不敢不从!

小子就谈谈自己对礼的见解,小子以为礼是一种态度,一种规矩。

不过小子还是那个态度,需要跟着时间一起前进!

五方皆有性,千里不同风,也就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速习惯!

即便是蛮族也有一些自己的风俗习惯,这是蛮族之礼!

因此在平定蛮族的时候,小子根据蛮族的情况。

禁止他们进行大规模的聚集继续他们的蛮族礼仪,但是允许他们自己一个小家进行蛮族的礼仪。

同样的,在襄阳,多以面食,米饭皆为主,寻常百姓一顿米饭一碗面!

这是襄阳的习俗,然到了幽州之地,则以面食为主。

荆南,扬州南部则以米饭为主!

这便是他们的习俗!

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礼仪!

礼之中,总结可言,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小子反复拜读,戴圣与郑公所写皆反复阅读,其中大部分小子以为堪称世之典范,部分内容乃阐述周朝,春秋战国之事,但唯独有一不赞同,!”

刘琮确实是多次读了《礼记》,礼记包含了许多,包括治国,礼仪,法度等等,可以说儒家集大成的一部著作。

“哦,哪一句?”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是放低自己尊敬别人!

既然如此,为何礼不下庶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