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3 / 3)
?
当今天下,小子发现许多世家子弟对百姓极为傲慢,自以贵族而自居!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因为所有的百姓都为大汉朝出力过!
如果这样,那么天子是否可以不尊敬任何人?因为天子最为尊贵,而朝臣对于天子的命令是否就一定要执行?还请先生教我!”
刘琮反问了一下,郑玄并没有回答,而是在沉思。
“因此,小子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以,哪怕是天子也需要遵守规矩,遵守制度,否则天子一言便是礼!
或许有人问了,百姓有什么功劳?百姓上交赋税,那不是功劳?朝廷之文武百官所得的俸禄从何而来?不会天上掉下来的吧?
守土戍边,其主要力量也是百姓,这不是功劳?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也就是说礼的本质是道理,既然如此!
刑不上大夫便无道理可言,若大夫触犯了律法,自当一视同仁!
不知郑公与诸位是否认同?”
用魔法来辩论魔法,其实《礼记》里面的很多内容自相矛盾,他既告诉你小商小贩都有受人尊敬的时候,又偏偏说礼不下庶人。
“今日小子僭越,失礼了!
长者问,不辞让以对,非礼也!”
刘琮说道,礼记要求,长者提问,回答即可,不必口若悬河,这在礼记看来是对长者的不尊敬。
“无妨,兴瑞所言,吾等也颇为受益!”
“那小子再多说几句。
在身份上,尊卑有序这些是应该的,正所谓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然而仅仅是尊卑而已,而且要保持内心的独立思考,不应对方的身份尊敬就行谄媚之事,也不能因为对方地位地下就轻视于人!
正所谓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刘琮一是继续阐明法不避权贵,其次是提倡人的一些思想独立,后世谄媚之人太多,结印《礼记》到后世被歪曲释义。
广场上则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讨论。
“孔明兄,你怎么看?”
“二公子不亏为楚侯之子,对儒家经典怕是都极为详细的拜读过!
而且二公子言行一致!
二公子在襄阳即便面对贩夫走卒都保存了一定的尊敬,更别说了对其它人了!
此我等学习之榜样。”
诸葛亮稍微回忆了一下说道,刘琮多次去市场,即便和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海鲜的交流都是彬彬有礼。
“是啊,在吴郡的时候,二公子除了,其它都极为有礼貌的!”
陆逊也是感慨的说道。
“除了什么?”
诸葛亮有些好奇,陆逊则左右看了看,小声的说道。
“有些谨慎,每次出行都有许多军士随行!”
“哈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这才是二公子!”
诸葛亮笑着说,陆逊毕竟年轻,虽然佩服刘琮,但对刘琮的这个做法认为不够英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