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三十节 巨炮时代(2 / 4)
“新墨西哥”
级战列舰在一战末期服役)也正是如此,“田纳西”
级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借鉴了大量一战海战的经验与教训。
比如。
战舰采用了新式的后置龙骨设计,全面加强了水下防护,内部分划多层隔舱,加强了水平装甲。
另外,每座主炮与副炮都有火控系统,在其前后主桅上加装大型桅楼安装活力控制设施,主炮仰角提高到了3o度(之前的战列舰只能达到15度,而这一改进就使主炮的射程提高了五海里)并且可以由携带地水上飞机来测量弹着点,校正炮击!
战舰主炮口径356毫米(12门)最大度21节(中期改进后24节)得益于高质量装甲钢地出现,其防护能力比“宾夕法尼亚”
级提高了不少。
“马里兰”
号与“西弗吉尼亚”
号属于同一级别(“科罗拉多”
级)这是“科罗拉多”
级战列舰的后两艘,分别在13年与15年(均为唐历)服役,其基本设计继承了“田纳西”
级,主要改进了火力与防护力。
后在得知唐帝国正在展38o毫米口径主炮(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情报)后,设计被修改,用8门4o6毫米主炮取代了12门356毫米主炮,因为当时度还没有受到海军地重视。
所以在中期改进时才提高了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
原本该级战舰计划建造四艘,可第四艘“华盛顿”
号受军备条约的限制而停止建造,最后只有三艘服役。
其最大度24节,装甲防御能力也相应提高。
相对来说,这四级八艘战列舰都是在一战后到《松江条约》期间建造的,性能以显落后。
不管是排水量,装甲防御,度,火力(美国海军的356毫米主炮的威力比唐帝国新型36o毫米主炮差很多,初期的4o6毫米主炮的威力才与唐帝国的36o毫米主炮持平)都比唐帝国在条约期间建造的“尊严”
级差,更比不上帝国海军在战争爆之后服役地四艘“新省会”
级战列舰(当时,能够与“新省会”
级匹敌的“南达科他”
还在建造,而“依阿华”
级的舰则刚开始铺设龙骨)美国舰队的唯一优势就是数量,八艘战列舰一共有84门主炮,而第三特混舰队的六艘战列舰就只有54门主炮。
八艘美国战舰每分钟投送的弹药过了8o吨,而唐帝国的六艘战列舰每分钟投送的弹药却不到6o吨。
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同样,双方在另外一个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
当时,第三特混舰队的六艘战列舰,以及所有的重巡洋舰上都安装了雷达(唐帝国已经批量在生产雷达了)而八艘美国战列舰中只有两艘安装有雷达,为其护航的重巡洋舰没有一艘有雷达。
这个差距没有算在火力上,也没有算在防护能力上,但却会对战斗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同日夜,第三特混舰队收到了新的命令。
在继续为6战队提供三日火力支援之后,必须在十四日夜间撤出战斗,在十五日进行弹药与燃料补给,然后前往预定海域。
准备迎战美国的战列舰队。
6战队几乎同时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新命令,必须要在十五日天亮之前完成登6的初期行动,并且独立承担起进攻地重任,做好在没有舰队支援的情况下夺取阿格里汉岛的准备。
一支运送着大量作战物资的快补给船队已经从琉球岛的那霸港出,将在十五日将6战队需要的火炮,装甲车,以及大量的作战物资送到。
已经将司令部转移到了亚松森岛的海航岸基战机司令部也在晚一点的时候收到了新命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