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小组行动,初遇阻碍陷阱(2 / 2)

加入书签

误导后续追踪。

“这不是防入侵。”林晚盯着逆向分析图,“是陷阱。他们预判我们会用标准设备进场,并提前布置了诱杀路径。”

她忽然想起什么,调出调查组出发前提交的装备清单。所有侦测仪器均经过联盟安全认证,但其中一台备用频谱仪是在本地采购,用于替换故障设备——采购渠道来自园区物业推荐的第三方服务商。

她将供应商信息输入追踪系统,层层穿透股权结构,最终停在一个名为“北纬联讯”的空壳公司名下。该公司注册于半年前,注册资本五百万元,实缴为零,法人代表是一名已注销身份的前通信工程师。

林晚靠向椅背,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对方不仅有反侦察能力,还有前置布局能力。能在园区埋设干扰阵列,能在设备供应链植入后门,还能在全网范围统一执行清除指令——这背后绝不是一个初创企业能做到的协同强度。

她重新打开赵铭在会议中的影像记录,逐帧回放他说“别把精力耗在影子上”时的表情。那时他的右手曾轻敲扶手两下,节奏像是某种编码。

她暂停画面,调出心理映射辅助模块,输入当时开启“心灵洞察之镜”所捕捉到的那一瞬意识流残影——那串坐标编码再次浮现:**南纬30.58,东经114.21**,对应城南某处废弃气象塔周边区域。

调查小组此前已按她加密指令核查过该地点的电力负荷,报告显示近两周无异常用电。但她现在意识到,也许对方早就料到会被查,所以刻意保持静默。

真正的活动,可能就藏在那些看似无效的数据里。

她切换至城市能源调度系统,设定筛选条件:电压波动幅度超过±5%、持续时间低于十分钟、发生在夜间零点至五点之间的独立计量单元。系统开始扫描全市十万多个监测点。

等待结果时,她接通调查小组的安全频道。

“撤回来之后,有没有人跟踪?”她问。

组长声音平稳:“换了三次交通工具,绕行地下管网出口,确认无尾随。但我们留下的伪装身份可能已经暴露。”

“为什么这么说?”

“刚才收到一条自动邮件,来自‘瀚海咨询’的注册邮箱。标题是‘您预约的企业访谈已取消’,发送时间是我们在园区内的时候。可那个邮箱根本没有联网,全程处于离线状态。”

林晚目光一沉。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识别出了他们的伪装身份,还侵入了未激活的通讯账户,提前发送了反向通知——就像在告诉他们:我知道你是谁,我也知道你来了。

这不是防御,是示威。

她正要下令更改所有行动代号,主控台右上角弹出一条新提示:能源系统比对完成,共检出七处符合异常波动特征的地点。其中一处,位于气象塔西北侧三百米的地下泵站,过去五天内出现了四次短暂加压记录,每次持续六分钟,与园区信号发射模块的激活周期完全吻合。

她立刻调取泵站建筑图纸,发现其内部有一条废弃电缆通道,直通园区地下管网。

两条线索交汇。

她迅速起草一道加密指令,准备发往调查小组备用通道。

就在这时,科研团队的初步反馈跳了出来。

“xN-9-b协议解析取得进展。”消息正文写道,“在残留指令集中发现两个未注册命令码,功能指向远程心理反馈调节。其中一个命令标识符,与‘b-Update’日志中的校验码部分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