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科研分析,技术关联浮现(1 / 3)

加入书签

科研团队的加密通道在主控台亮起绿灯的第三秒,林晚已经站在了数据解析室的玻璃门外。她没有敲门,门禁识别到她的权限自动滑开。陈远正俯身在终端前,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屏幕上滚动着层层嵌套的代码流,左侧窗口是xN-9-b协议的残片,右侧则是从“智渊节点”现场提取的信号模块固件反编译结果。

“我们比对了命令码结构。”陈远头也没抬,声音压得很低,“那个重合的校验码,不只是巧合。它嵌在一个更复杂的反馈逻辑里,像是某种启动序列。”

林晚走到他身后,目光扫过屏幕中央的一段标记为【未知行为触发器】的指令集。它的调用路径异常隐蔽,伪装成系统日志清理程序的一部分,但实际指向一个远程接口。她记得这个设计——前世赵铭主导的项目中,类似的隐藏指令曾用于在员工无意识状态下采集决策反应数据。

“调出三年前‘认知干预研究会’的技术档案。”她说。

陈远迟疑了一瞬,“那份资料需要最高权限,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有必要深挖旧案。”

林晚没回应,直接在控制面板输入一串动态密钥。屏幕闪烁几下,一份标注为【绝密·已归档】的技术白皮书被加载进来。页面展开,第一行就是“情感权重校准系统架构图”,下方列出三大核心模块:权重映射、反馈闭环、神经锚点。

她的视线落在“反馈闭环”上。几乎同时,她微微侧身,目光锁定陈远的眼睛。精神集中,视野边缘泛起轻微波动——“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刹那间,陈远的思维如一页摊开的纸呈现在她眼前。不是完整的画面,而是碎片化的念头快速闪现:**“这代码结构……和当年的实验平台太像了。”“他们不是模仿,是直接用了原始框架。”“如果真是同一批人……那我们的防御模型全错了。”**

最清晰的是三个词:**权重映射、反馈闭环、神经锚点**。

林晚收回视线,镜像能力自动关闭。她只用了不到十秒,却已确认最关键的判断——这不是技术复用,是原班底的延续。

“暂停通用解析流程。”她声音不高,但足够让整个房间安静下来,“把所有资源集中到‘情感权重校准’模块的底层协议上。我要知道它是怎么收集数据、怎么生成预测模型的。”

陈远抬头看她,额角有细微汗痕,“你确定要这么快下结论?可能只是相似性误导。”

“不是误导。”林晚走近屏幕,指尖点在那段私有时间戳编码的位置,“你看这里,Utc+8偏移加双哈希掩码,这是当年内部项目的专用格式,从未公开过。四家公司用同样的编码规则上传数据,不可能是巧合。”

陈远沉默几秒,终于点头,“好,我们换方向。”

团队迅速调整分析策略。两小时后,初步结果浮现。四家公司的核心技术看似独立,但在协议栈底层都嵌入了一个共用组件,编号“b-re_v1”。该组件最早出现在黑幕组织最后一次系统更新中,功能描述为“用户行为建模支持库”,后期因涉及非法心理干预被强制封禁。

“我们模拟运行了它的行为轨迹。”一名研究员接入测试环境,“在接收到特定指令后,它会悄悄记录用户的操作延迟、点击偏好、页面停留时间,甚至鼠标移动轨迹,然后打包成‘优化数据’上传。”

“上传到哪?”

“Ip地址跳转频繁,但最终汇聚到一组离岸服务器集群。更重要的是……”研究员顿了顿,“这些数据包的命名规则,和‘b-Update_weekx’完全一致。”

林晚盯着屏幕上的对比图。一边是历史项目文档中的数据上传模板,一边是“智渊节点”泄露的日志片段。两者不仅命名方式相同,连时间戳生成算法都一模一样。

这不是继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