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科研分析,技术关联浮现(2 / 3)

加入书签

,是复制。

她转身走向会议室,陈远紧随其后。投影屏自动唤醒,技术关联报告的草稿正在生成。标题栏还空着,内容却已填满八页。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林晚站在屏前,“这些公司不是初创企业,它们是同一个系统的分支节点。有人在用合法外壳重建旧体系。”

陈远站在桌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帽,“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暴露痕迹?干扰设备、清除日志、示威式反制……这些举动不像隐藏,倒像是在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

林晚没答。她想起调查组收到的那封来自离线邮箱的取消通知——对方不仅知道他们来了,还精准预判了行动路径。这背后不止有技术储备,还有对联盟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

她正要开口,主控系统突然发出短促警报。安全日志显示,一份刚生成的分析摘要被复制并尝试通过内部终端外传。源头指向一台登记在技术支援组名下的设备。

“查是谁在用那台机子。”她说。

三分钟后,回复传来:终端持有者此刻正在休息区用餐,监控录像确认其本人在场,且未接触任何通讯工具。

林晚眼神一沉。这意味着终端被远程接管,或者内部植入了隐蔽程序。

“切断所有联网输出端口。”她下令,“从现在起,敏感文件一律离线打印,纸质传递。”

陈远皱眉,“这样会拖慢效率。”

“总比情报泄露强。”林晚走到通讯面板前,拨通苏悦的线路。

“近七天内,所有与‘北纬联讯’有关的企业通信记录,全部调出来。”她说,“特别是技术合作类邮件,我要看附件类型、发送频率、接收方身份。”

“你要找木马载体?”苏悦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

“他们在布局。”林晚盯着屏幕,“从园区干扰阵列,到设备供应链后门,再到身份反制通知……每一步都提前设好了路标。我不信他们只动了这一处。”

通话结束,她回到投影屏前。报告标题已被填上:《关于新兴科技企业技术来源的溯源分析——警惕旧体系重构风险》。

陈远站在她身旁,低声说:“这份报告一旦提交,就意味着正式认定威胁等级升级。高层不会轻易接受。”

林晚看着屏幕上那一串串重合的代码片段,仿佛看见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城市地下缓缓张开。那些看似独立的公司,实则是同一根主线上的节点;那些所谓的创新产品,不过是旧毒液的新容器。

她拿起手边的打印稿,指尖划过“b-re_v1”那一行字。

“他们以为我们还在追影子。”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但他们忘了,影子也有指纹。”

陈远望着她,忽然低声说:“你觉得……赵铭知道多少?”

林晚没立刻回答。她回想起会议那天,赵铭说“别把精力耗在影子上”时的眼神。那时她用“心灵洞察之镜”捕捉到的,是一闪而过的计算与冷意,还有一串坐标编码——南纬30.58,东经114.21。

那个废弃气象塔。

她当时以为那是对方藏身之处。但现在想来,也许那根本不是藏匿点,而是诱饵。

真正的核心,或许就藏在这些被反复修改的代码里,在那些看似无害的技术文档中,在每一次数据上传的背后。

她将报告合上,递给陈远,“立刻召开闭门汇报会,只限核心成员参加。”

陈远接过文件,刚要转身,系统再次报警。这次是能源调度模块的异常提示——位于气象塔西北侧三百米的地下泵站,刚刚发生一次短暂电压波动,持续六分钟,幅度超出正常值百分之七。

与“智渊节点”信号模块的激活周期完全吻合。

林晚快步走回主控台,调出泵站建筑图纸。内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