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登黄鹤楼当今七律第一(3 / 4)

加入书签

/p>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

,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

、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

;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

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说到这里,孔儒风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目光精光点点:

“这恰是苏青云的高明之处,苏青云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

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

、“复返”

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

,“江上”

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

、“历历”

、“萋萋”

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这首诗叫我欢喜至极,我愿称之为当今七律之首!”

……

这首诗让李白惭愧!

这首诗更是当今七律之首!

孔儒风的评价更是高到巅峰。

然而,这还没完!

紧接着,长安白鹿洞学院的文千秋老爷子,也申请连麦,出言点评起来。

“这首诗先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发思古之幽情。

而吊古是为了伤今,由思古之情写到眼前之景,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想象,是传说,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

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

“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语言虽通俗浅显,但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实是难得一见的好诗!”

文千秋老爷子也是滔滔不绝,将这首诗夸上了天。

“传说千年以前仙人子安,在此地骑鹤升天,后人因此修筑黄鹤楼纪念。”

“仙人之事,虚无缥缈。

因此一去千年,难以复返。

空余一楼,以待人归。

只有白云,千载如此,空旷悠悠。”

“这首诗开局这个感叹气势,恐怕有些阅历的人才能明白。”

“人生苦短,仙人之事难期,浮沉跌宕,人生百年岂能久待。

白驹过隙,时不我与。

所以此楼登临之愁,不光是在目前,而是在历史。”

“不光在于历史,而且也是人生生死的一种感叹。”

“所谓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世俯仰千年。”

“这四句,第一眼之下,空字两次,黄鹤三次,一般诗这样做是大忌。”

“诗一般来说,重字是大忌。

何况重三遍,重二字。”

“但这首却没有问题,反而很精彩。”

“人生苦短,所以对于仙人,长生,修道,便生出了一种向往之情。”

“然而,仙人已去,只有白云千载,空余楼台,才是不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