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纸船寄捷》(1 / 3)

加入书签

河畔杨柳依依,嫩绿的枝条垂拂水面,漾起圈圈涟漪。和煦的东风拂过凯旋将士们征尘未洗的甲胄,甲片上凝结的冰霜融化成水珠,顺着纹路滚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太子澹台烬率领的大周大军,在历经三月苦战、取得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后,班师行至这处连接南北的潞水要津。河面宽阔,水流平缓,碧绿的水波如绸缎般铺展,对岸已隐约可见闻讯赶来迎接的百姓身影,人头攒动,旌旗飘扬。

太子端坐于一匹神骏的白马之上,银甲在春日暖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手中捧着一卷用朱砂撰写、盖有东宫鎏金宝玺的绢帛捷报,那绢帛是江南贡品,质地细密,朱红色的字迹力透纸背,记载着这场战役的赫赫战功与牺牲将士的名录。按照礼制,需在渡河前于河畔举行简短仪式,昭告大捷,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灵,也向百姓传递胜利的喜悦,鼓舞民心。

礼官早已在河畔高台上设好香案,香炉里焚着名贵的檀香,青烟袅袅升空。文武将领身着戎装,肃立两侧,甲胄碰撞声清脆悦耳,气氛庄重肃穆。太子正欲展开捷报,朗声宣读那份凝聚着血与火的文书,忽觉掌心一痒,低头一看——原是妹妹澹台星不知何时被乳母抱到了近前。小丫头穿着一身杏子红的锦缎小袄,梳着双丫髻,发间系着银色铃铛,伸着肉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那卷沉甸甸的绢帛,好奇地拉扯着,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铃铛也随之叮当作响。

太子莞尔,眼中的肃穆化为温柔,正想轻轻拿回捷报,却见澹台星小胖手异常灵活,三折两翻,竟将那记载着军国大事、象征无上荣耀的正式捷报,眨眼间折成了一只头尖底平、还带着个小三角帆的纸船!船身歪歪扭扭,帆也斜斜地耷拉着,却透着孩童独有的天真烂漫。

“哎呀!郡主!使不得!使不得啊!”一旁的老礼官吓得脸色发白,山羊胡子都抖了起来,慌忙上前想要阻止,“此乃军国重器,岂能如此儿戏!传出去成何体统!”

太子却抬手制止了他,目光温和地落在妹妹手中的纸船上。他望着那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绢帛纸船,又抬眼看向波光粼粼的河面和对岸翘首以盼的百姓,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或许,这看似荒诞的举动,正是传递捷报最生动的方式。他含笑蹲下身,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小心翼翼地帮澹台星调整了一下纸船的“帆”,让它更规整些,然后牵着她肉乎乎的小手,一起将这只独一无二的“捷报船”轻轻放入了潞水河中。

奇迹就此发生。那绢帛制成的纸船,入水后非但没有被浸湿沉没,反而借着东风,稳稳当当地向着对岸漂去。原来这捷报绢帛在制作时,老四澹台鹊就特意让人浸泡过特制的防水药汁——那是用蜂蜡、松香与西域树脂混合熬制的,既能防水,又不影响书写。阳光照射在湿润的绢面上,上面朱笔书写的“大捷”二字遇水后竟隐隐散发出微光,墨迹边缘晕染开来,逐渐形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南宫朱雀暗纹,羽翼舒展,栩栩如生,仿佛要从船身跃出。

更令人称奇的是,当河风鼓胀那小小的三角帆时,一股清淡怡人、带着安神静心效果的药香随风飘散开来——那是老四特制的“安魂香”,由薰衣草、合欢花、檀香混合制成,原本用于安抚战后将士的情绪,不知何时被他悄悄熏染在了书写捷报的绢帛之上。药香随着风势扩散,让紧绷的气氛多了几分柔和。

对岸的百姓们远远望见这神奇的一幕,只见一艘散发着祥光异香的小船自官军方向悠悠驶来,宛如河神送来的信物。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祥瑞!是祥瑞纸船!河神爷给咱们送捷报来了!”一时间,百姓们纷纷朝着纸船的方向跪拜,欢呼声、祈福声此起彼伏,喜悦之情如潮水般弥漫整个河岸。

老五澹台铢站在人群后,小脑袋瓜里的生意经立刻噼啪作响。他眼睛一亮,像只机灵的小松鼠般转身冲向负责文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