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盛誉(2 / 3)

加入书签

    尽管在发现朱砂后了精心调养,但受损的根基并非轻易能够完全弥补。

    不管是赵徽柔,还是殷灵毓,她们的身体都比寻常孩童更为脆弱,太医署的脉案始终是赵祯和重臣们心头的担忧。

    天有不测风云,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再有病痛侵袭?若殷灵毓因健康或其他意外无法履行储君乃至陛下的职责呢?

    那么已经拥有辅政长公主名分,同样接受过系统政治培养,并得到朝臣一定程度认可的赵徽柔,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承担起更多责任,甚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能够作为备份的继承人,确保权力平稳过渡,不至于因储君一人之变故而导致朝局动荡,国本动摇。

    这对她们两个人来说,就是最合理的办法了。

    而非将所有期望压于一人之身。

    “……咨尔皇女灵毓,天资粹美,睿智夙成,明德惟馨,仁孝著于宫闱;慧心独运,功烈彰于社稷,懿行可昭日月,奇功堪定乾坤。”

    “……今俯顺舆情,祗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女,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宣读完毕,赞引官引殷灵毓至御座前。

    殷灵毓身着特制的皇太女礼服,而赵祯亦身着冕服,神情庄重,亲自将皇太女的金册,金宝授予殷灵毓。

    金册以纯金打造,镌刻册文,金宝则是一方小小的玺印,文曰“皇太女宝”。

    殷灵毓双手稳稳接过那象征储君身份的册宝,女童的声音尚带稚嫩,却从容大气。

    “儿臣谢父皇天恩!必当恪尽职守,勤勉修德,不负父皇重托,不负天下万民!”

    紧接着,赵祯又颁下第二道诏书,晋封赵徽柔为辅政长公主,明确其“赞襄皇太女,协理政务,匡扶社稷”之责,并赐予相应的印信。

    赵徽柔亦上前,恭敬接过印信,行礼道:“儿臣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心力,辅佐太女,共保江山!”

    乐声再起,群臣整齐划一的撩袍跪地,向御座上的皇帝,以及御阶下的皇太女,辅政长公主行三跪九叩大礼。

    “臣等谨奉诏!臣等拜见陛下!拜见皇太女殿下!拜见辅政长公主殿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太女殿下,辅政长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浪汇聚,淹没了所有可能的杂音。

    即便仍有人面色不甘,在周围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中,终究还是颤颤巍巍的弯下了腰。

    至此,无论礼法还是实际,殷灵毓都已成为了大宋王朝无可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