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青花瓷的成熟(1 / 2)

加入书签

“唐宋时,景德镇瓷器采用釉果掺入釉灰配制。

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使釉层厚度可以增加,釉表光泽柔和。

一般来说,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一是影青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

二是白釉,从元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

三是卵白釉,在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

另外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

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最后我再说一下元代景德镇窑的三色釉,这就如同唐三彩一样有特色,这在中国陶瓷史上,釉的明以及釉色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釉是陶瓷的外衣,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釉便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就拿这件元青花瓷碗来说,碗的内侧底部就有六朵红色的莲花,这种青花釉里红纹饰,如此的色彩构成就让这只青花瓷碗的绘画栩栩如生。

青花、釉里红在青花瓷中互为衬托,红、青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而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这也让青花瓷有了新的色彩搭配。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黄釉瓷器,是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的。

这种黄釉器釉色焦黄,效果淡雅娇艳。

黄釉器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皇族专制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

随着黄釉瓷器成功创烧,从此黄釉瓷仅限皇室使用,成为彩釉瓷器中的皇家瓷器。

运用三元色釉技术,生产严格监管,瓷器仅限皇室使用。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三元色釉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刚才说了这只青花瓷碗底部有‘天历年制’,天历是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也就是1328~133o年。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是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汗号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是元朝唯一一位两次继位成为皇帝的皇帝,他在133o~1332年的年号为至顺。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是元武宗的次子,元英宗在位时,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即位后召还,受封怀王。

致和元年泰定帝病死,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谋立元武宗长子孛儿只斤·和世?为皇帝,此时,孛儿只斤·阿吉八在上都即帝位。

图帖睦尔在大都动政变,即帝位,之后派兵攻入上都,杀死阿吉八,并宣称等和世?到来即让位。

之后,和世?回大都的途中意外死亡,于是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再次称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汉文化,倡导程朱理学,于天历二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

至顺三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