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火热的股市(1 / 5)
杨简知道傅偌清未来会成为中影的话事人,因此所以人家既然主动开口了,这个面子自然是要给的。
他可不是为了让对方欠他人情啊——主要大家都是体面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种小事情就不用讲什么人情不人情了。
当然了,如果傅偌清自己非觉得欠了杨简一个大人情,那就和他杨简无关了,纯属人家主动要欠的。
杨简故作思忖片刻,才缓缓开口:“傅董,情况你也看到了,你这个时间点加入进来,大家的份额肯定都要被压缩……”
就在傅偌清以为这事没戏的时候,杨简却是话锋一转:“不过傅董是老朋友了,你既然开口,这面子还是要给。这样吧,我从天眼影业的份额里拿出5%,傅董也没嫌少,上影的任董前段时间来BJ出差,他来找我,我也只给了5%的份额。”
傅偌清喜出望外,他是知道《火星救援》有多少家出品方的,在这个时候还能拿到5%的份额,不错啦!
“多的我就不说了,都在酒里,我敬杨导一杯。”傅偌清举起酒杯,示意一下之后,一口就闷了。
......
《唐探》庆功宴结束的第二天,接着就是《火星救援》团队的碰头会。
天眼大厦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内,二十几张熟悉或略显紧张的面孔围坐在巨大的黑胡桃木长桌旁。
杨简端坐于主位,目光沉静。
“人都齐了,我们开始吧。”
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简洁地宣布会议开始。
“好的,导演!本次项目研讨会的核心任务,是对前期科学顾问提出的几个关键场景的科学可行性进行最后的论证和拍板。”
会议在严谨而有序的氛围中推进。
宇航服的材料选择与制作工艺、火星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地火通讯延迟如何在戏剧性与真实性间取得平衡,以及涉及到的天体物理学、航天动力学、植物生理学、电化学、材料工程乃至复杂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原着小说与电影呈现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探讨这些科学设定的可行性与理论支撑。
一个个议题被提出、讨论,有的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比如宇航服的最终款式和制作方已经敲定;有的则仍在纠结——比如某些场景是否需要进行戏剧化处理、处理的尺度如何把握、观众接受度如何,都需要进行最终的确认。
杨简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划动几下,或是端起手边那只温润的青花瓷茶杯,浅浅地啜一口。
然而,他那份沉静的存在感,却如同山岳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他每一次微微的点头或不经意的蹙眉,都牵动着会议室里空气的流动。
主要是因为杨简还是小说的原着作者,大家任何一个质疑和反对,都是在反对杨简。
尽管知道杨简不是小气的人,可还是很有压力。
每当团队成员充分表达完各自的建议和想法后,杨简才会用简洁而富有逻辑的语言做出最终裁定,有时也会耐心解释如此决定的缘由。
会议进行到关键场景的讨论——风暴突袭阿西达里亚平原,神州号紧急升空,主角被遗弃。
巨大的投影幕布上铺展开火星阿西达里亚平原的地貌图,模拟的沙尘暴遮天蔽日,一艘标有神州号的飞船在狂暴气流中剧烈颠簸,画面极具冲击力。
“停一下!”一个略带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坐在杨简右手边第三个位置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
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黑框眼镜的镜片在顶灯下反射着理性的光芒。他叫张荣桥,本次项目的科学顾问之一,更是华夏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
能请动这位国士级人物出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火星救援》作为华夏首部硬科幻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