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避子汤(2 / 7)

加入书签

,百姓称之为“白袍先生”。

    陆知远读罢,面色铁青。她认得这个称号??当年赵昭便曾豢养一批“神医”,借民间疾苦散布谶语,蛊惑人心。如今故技重施,分明是有人刻意复刻旧日手段,借明经社之名行颠覆之实。

    她即刻修书呈递太后,并召国子监几位心腹幕僚议事。席间,有人忧心道:“若此乱蔓延至中原,恐再生变局。不如封锁消息,由朝廷派兵速剿,以免动摇民心。”

    陆知远摇头:“剿易,安难。这些人之所以能聚众,必因地方苛政、赋役繁重。若一味镇压,只会让百姓愈发相信‘朝廷昏聩,唯有周公再世方可救世’的谣言。”

    她顿了顿,目光沉静如古井:“我们要做的,不是堵嘴,而是正名。”

    当夜,她亲笔撰写《辨伪录》,逐条驳斥所谓“周公再世”之说,指出周怀安一生反对迷信、崇尚实学,从不信鬼神符咒,更无“转世传人”。文中引述其《明经纪闻》原话:“治国之道,在察民情、兴水利、重教化,不在托梦降神。”又列举沈清梧案中种种证据,证明今之乱党实为别有用心之人冒充明经社余脉,意图乱中取利。

    此文一经刊发,抄本迅速传遍南北。各地书院纷纷组织讲会解读,更有年轻士子自发奔赴灾区,宣讲真相、协助赈灾。短短月余,甘州民变之势渐缓,部分受蒙蔽者主动归乡。

    然而就在此时,京城忽传噩耗:主持编纂《士林录》的副编修李慎,在家中暴毙,尸身呈青紫之色,口鼻渗血,状似中毒。其书房被翻得凌乱不堪,唯独缺失了一册尚未付印的手稿??《明经党狱始末》。

    陆知远赶到李府时,只见庭院冷清,灵幡低垂。她步入书房,见案上残烛未熄,砚台倾倒,墨迹泼洒如血。一名小童跪在一旁,颤抖着递上半张烧焦的纸片,上面依稀可见几行字:“……谢氏旧部藏于礼部档案房,借修订典章之名,篡改先帝遗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