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陇右道·渠水民心(2 / 3)

加入书签

“给你!甜!”

武三思接过野枣塞进嘴里,酸涩里带着回甘。

望着渠水渐渐漫过脚面,忽然想起洛阳护民坊的小娃

——原来不管在哪儿,百姓递来的东西,都是带着热乎气的“民心”。

“报——!”远处烽燧传来斥候的喊声,“河西方向有商队遇袭,疑似双月教残部!”

陈清远闻言脸色一变,攥紧了手中的《屯田图》:“武将军,要不要调千牛卫去增援?”

“慌啥!”武三思擦了擦斧头刃口的泥,“老子带十个弟兄去瞧瞧

——你们接着挖渠,别耽误了老百姓播种。”

他刚要上马,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对狄仁杰道。

“老狄,帮我盯着点渠闸,要是水漫了田埂。

让百姓把闸口往左掰半尺——老子试过了,好使!”

狄仁杰望着他扬尘而去的背影,镜片映着渠水中的天光

——曾经那个在朝堂上摔斧头、啃葡萄乾的武三思。

如今竟能记住每处渠闸的位置,能叫出每个百姓的名字。

他蹲下身,指尖划过渠壁上百姓新刻的“武”字

——那是用锄头尖凿的,歪歪扭扭,却带着股子热辣辣的劲儿。

“狄阁老,”老农捧着陶罐递来凉水,罐口飘着片槐树叶。

“您说这武将军,咋跟变了个人似的?

当年咱见了穿甲的军士,躲都来不及,如今他却能帮咱补水罐、挖水渠……”

“因为他如今穿的,不是杀人的甲,是护民的‘心甲’。

”狄仁杰接过陶罐喝了口,凉水混着槐叶的清苦,却透着股子踏实的暖。

“玄甲会的甲胄,从来不是铁做的,是老百姓心里的盼头做的

——你瞧这渠水,能润田,能活人,便是玄甲‘护脉’的真意。”

黄昏时分,武三思带着弟兄们归来,甲胄上多了几道剑痕。

却捧着个布包——里头是从双月教残部手里夺来的、伪造的“玄甲符文”拓本:

“老狄你看!这帮孙子想刻假符文骗百姓,说咱挖渠坏了‘龙脉’,狗屁!”

“他们不懂,真正的龙脉,是百姓能吃饱饭的田,能喝上水的渠。”

狄仁杰展开拓本,见上面歪扭的“玄”字缺了“护民”的勾笔,忽然轻笑。

“把这些拓本发给各乡,就说真的‘玄甲符文’。

长在水渠的石头上,长在百姓的水罐上,长在咱们给他们修的每间房子上——比任何假符文都真。”

武三思挠了挠头,忽然想起怀里的野枣。

掏出来分给弟兄们:“尝尝?老百姓给的,酸里带甜

——就像咱干的这事儿,累是累点,可心里痛快。”

夜风裹着渠水的湿气吹来,远处传来百姓的笑闹声

——有人在试新补的水罐,有人在商量明早的播种。

有人在给渠边的槐树绑护绳。武三思靠着烽燧坐下。

望着渠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忽然觉得这比当年在西域看见的宝石箱还好看。

“将军,”随行的千牛卫递来块麦饼,“您说咱们为啥这么折腾?当年在朝堂上吃香喝辣多自在。”

武三思咬了口麦饼,饼里掺着麦麸,却越嚼越香:

“因为老子现在才明白,爷爷说的‘玄甲护民’是啥意思

——不是骑在马上耍威风,是蹲在泥里帮老百姓把渠挖。

让他们瞅见咱,就知道‘有人护着’。”

他抬头望着星空,忽然想起洛阳护民坊的鼎上。

小娃按的那个手印——原来每个执甲人。

都是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