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陇右道·渠水民心(3 / 3)
百姓心里的一颗星,不用多亮,能照着他们走夜路就行。
狄仁杰站在渠闸旁,听着渠水“哗哗”流入麦田。
忽然掏出青铜蝉放在掌心——蝉翼上的槐花瓣早已干透,却留着淡淡的香。
他想起护民坊的灯火、陇右的风沙、还有武三思补水罐时的笨拙模样
——原来玄甲会的故事,从来不是英雄孤胆的传奇。
而是千万个“举着斧头却弯下腰”的人,把“护民”二字 。
写成了脚下的泥、手里的茧、还有百姓眼里的笑。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烽燧,武三思又扛起斧头走向水渠。
身后跟着拎着水罐的小女孩——她的水罐底贴着块整齐的牛皮。
在阳光下闪着暖融融的光。
渠壁上,不知何时多了新刻的句子:
“武将军挖渠,渠水流民心,民心护大唐,大唐万年春。”
狄仁杰望着这行歪扭的刻字,忽然轻笑
——这便是最好的“玄甲符文”。
比任何古籍记载都鲜活,比任何金石铭文都长久。
因为它长在百姓的日子里,长在代代相传的口耳间,长在每个“护人”与“被护”的温暖里。
陇右的风掀起他的袍角,远处传来武三思的粗嗓门:
“小心脚下!渠泥滑!老子扶你一把——”紧接着是小女孩的笑声,混着渠水的流淌声,流向望不到边的麦田。
而那把沾着泥的鎏金巨斧,正插在渠边的槐树下,刃口映着初升的太阳
——不是宝光,是人间的晨光,是玄甲会千年未改的、护着万家灯火的光。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