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种研讨(3 / 6)
伤记忆的屏障。
但她的‘里’,却是一片被刻意荒芜了的、充满了童年创伤和失落记忆的情感废墟。
你要做的,不是简单标签化地去‘表演’她的冷静或者她的痛苦,而是要精准地找到并呈现出那个关键的‘临界点’。
当她固若金汤的理性外壳,被那段来自远古文明关于‘家’与‘爱’的集体记忆烙印逐渐侵蚀,产生细微裂痕后内心那片荒芜之地开始不可抑制地复苏、生长时的那个微妙瞬间。
这种转变必须是极其细微的、由内而外自然生的、如同巨大冰山在深海下缓慢融化般,看似平静水面下却暗流汹涌、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他鼓励纪怜淮,尝试抛开剧本上的文字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去描述她所理解的“星”
,在现那段关键记忆烙印前后,其内心世界可能经历的复杂而曲折的变化。
纪怜淮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自已沉浸在角色的情境中,结合自己之前的案头准备和对人性的理解,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她谈到了“星”
长期身处绝境环境所养成的极致孤独感,谈到面对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时,那种专业自信被撼动所带来的深层恐惧和认知颠覆,也谈到当异文明记忆与自身隐秘伤痛产生共鸣时,那种既想排斥又不由自主被吸引的矛盾挣扎,以及最终可能产生的一种奇异的、仿佛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精神故乡般的复杂归属感。
西园寺导演仔细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偶尔会温和地打断她,提出更深入、更刁钻的问题,引导她向灵魂深处挖掘:“当她的所有科学仪器和分析模型都无法解释那段记忆为何能与她的脑波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时,她的第一本能反应是倾向于用‘未知现象’来归档并排斥,还是会抑制不住地产生一种纯粹属于科学家范畴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究竟是百分百的学术探究,还是在不自知中,已然掺杂了某种私人的、与她自身被压抑的情感创伤相关的、隐秘的投射与期待?”
这些问题如同精准的手术刀,一层层剖开角色的表象,直指其最隐秘的心理动机,迫使纪怜淮不得不调动全部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去触碰那些更为幽深、更为复杂的人性角落。
徐觅也从导演的视角,不断吸收着这堂稀有的免费大师课,并适时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通过具体的镜头语言、光影的微妙变化和场景的空间调度以及后期剪辑的节奏来控制,才能最有效最富有感染力地将这种复杂无比的内心活动外化、视觉化的想法。
三人之间的讨论越来越深入,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整个“星之庵”
内充满了专注而热烈的创作氛围。
冰见薰大师则始终扮演着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她在一旁安静地操作着设备,记录下讨论的要点,偶尔会从东方传统美学的独特角度,轻声补充一些关于“空寂”
、“幽玄”
(、“物哀”
等古老美学概念,在塑造角色气质以及营造影片整体氛围和意境方面可能提供的启示与借鉴,为讨论提供了另一种深邃而富有韵味的视角。
上午的高强度研讨在密集的头脑风暴中飞快流逝,午餐是由酒店精心准备、直接送至“星之庵”
的“松花堂”
便当,菜式依旧精致如画。
大家围坐在木桌旁,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继续着更为轻松随意的交流。
西园寺导演甚至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他年轻时在银河系各处边缘星球采风、寻找创作灵感时遇到的种种趣闻和险境,言语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让气氛变得更加融洽亲切。
下午,研讨进入了更具体、更偏向技术性的阶段。
冰见薰大师操作触控板,调出了一段由顶尖视觉概念团队精心制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