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药膳饮品糕点比赛(上)(3 / 4)
加入少量西洋参和蜂蜜,熬煮成“元气四宝饮”。他特别注重火候控制,小火慢炖40分钟,确保药性充分释放却不苦涩。最后用冰滴法冷却,保留营养的同时提升口感层次。
还有一位来自云南的选手李阿婻,她将当地特有的“石斛花”与糯米粉结合,制作出“石斛花香糍粑”,外皮q弹,内馅是玫瑰与蜂蜜调制的药膳酱,入口清香回甘,评委林文远品尝后连连点头:“此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甚合中医‘中和’之道。”
其他选手也各展所长:有人用当归、党参炖鸡做成迷你盅,有人以黑芝麻、核桃、桑葚制作为“三黑补肾糕”,还有人创新地将灵芝孢子粉融入饮品,搭配蓝莓汁,色泽如紫霞,名为“灵芝紫露”。
每一道作品都凝聚着对药膳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评委们认真品评,赵启明不时在平板上记录营养成分分析,周婉仪则特别关注口感与甜度平衡,沈秋月对点心的造型与蒸制工艺提出专业点评。
直播间弹幕刷屏:
“这个茯苓糕太美了!我想吃!”
“黄芪饮品看着就很补,冬天必备!”
“云南姐姐的糍粑绝了,非遗手艺吧?”
陈梦瑶看着屏幕,轻声对欧阳寒说:“没想到药膳也能这么有美感,每一道都像在讲故事。”
欧阳寒点头:“是啊,药食同源,本就不该只是苦口良药。能吃得健康,又能赏心悦目,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六十分钟过去,第一轮比赛结束,选手们陆续提交作品。评委们开始闭门评分,工作人员将作品编号后呈上。评委们经过一致评论区选出了第一轮入选下场比赛的人,写在了本子上。接着他们出来后继续下一轮比赛。
进行到第二轮时,一位中年厨师陈国栋引起全场关注。他选用《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理念,以小米、糙米、黑米、燕麦、薏仁五谷为基础,加入茯苓、白术、陈皮,蒸制成“健脾五谷糕”。他坚持古法石磨研粉,手工揉制,每一块糕点都刻有“和”字纹样,寓意“阴阳调和”。
林文远品尝后赞不绝口:“此方配伍严谨,五谷养脾,辅以健脾祛湿之药,实为居家养生佳品。若能推广至社区食堂,必有益于大众健康。”其他评委同样赞不绝口。
全场掌声雷动。
接下来还有林萱,她选用茯苓、山药与莲子研磨成粉,搭配蜂蜜与糯米浆,制作出一款“清心茯苓糕”。她动作娴熟,先将药材低温烘干,再以石磨细细研磨,确保药性不流失。随后,她将混合粉浆倒入桂花模具中,以蒸汽慢蒸十五分钟,出锅时糕体洁白如玉,表面浮着淡淡金桂,清香扑鼻,仿佛将秋日庭院搬入了舌尖。
紧随其后的是年轻中医师出身的陈子阳,他带来的是“枸杞黄精益气饮”。他精准把控时间,先将黄精切片炖煮出胶质,再加入宁夏枸杞与少量甘草提味,最后以文火熬制二十分钟,过滤后加入温水调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到四十分钟便完成。饮品呈琥珀色,入口甘润,既补气养阴,又不失饮品的清爽口感,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甜品师苏小满,她大胆尝试“玫瑰陈皮山楂酥”。她将陈皮与山楂熬制成酸甜适中的内馅,包裹入以玫瑰粉调色的酥皮中,层层叠叠擀压成型,烘烤十五分钟。出炉时,酥皮金黄微裂,玫瑰香气与陈皮回甘交织,不仅开胃消食,更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在第二轮比赛里,各位参赛选手接连动手制作了形形色色的药膳美食,有香甜软糯的茯苓雪露糕、酥脆可口的黄芪蜜枣酥、晶莹剔透的枸杞菊花水晶糕,还有香气扑鼻的玫瑰阿胶桂花糕;饮品方面也毫不逊色,像滋补养生的灵芝安神露、营养丰富的五谷元气饮,以及清爽解腻的金银花薄荷清凉露等等,足足十种特色佳品。这些美味摆满一桌,看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