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畅谈手工文化的未来(2 / 4)
经轻车熟路地拿起餐盘,三三两两地走向琳琅满目的取餐区。海鲜区冒着晶莹水珠的冰镇生蚝,热菜区香气四溢的红烧狮子头,还有色彩缤纷的水果塔和甜品台,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然而,几位初次体验自助餐的老艺人站在取餐区前略显迟疑,手足无措地望着眼前丰富的食物,不知从何下手。这时,艺术品网店的员工小林立刻察觉到了他们的窘迫,主动走上前去,笑着递上一个干净的餐盘:“爷爷,您先拿这个,我带您看看有哪些推荐的菜品。”另一位同事小周则耐心地解释:“这边是热菜区,那边是凉菜和沙拉,甜点在最里面,您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
在员工们的帮助下,老人们逐渐放下了拘谨,开始尝试夹取自己喜欢的食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艺术家夹起一块酱香浓郁的东坡肉,尝了一口后忍不住赞叹:“这味道,比家里做的还地道!原来自助餐还能这么讲究。”另一位老人端着盛满水果和酸奶的盘子,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自助就是随便吃,没想到也能吃得这么精致,关键是能按自己胃口来,真好。”
当大家带着食物,陆续走进两个包间时,圆桌早已被服务员摆上了热腾腾的茶点:龙井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几碟精致的桂花糕、绿豆酥和蜜枣点缀其间,暖意融融。众人落座,边品尝自己拿回来的美食,边畅谈这次比赛的感受。
评委沈文渊教授轻轻吹了吹茶面,抿了一口,眼中泛起温和的笑意:“说实话,我评了几十年的工艺奖,从国家级到地方级,大大小小的比赛也参加过上百场,可像今天这样让我内心真正动容的,还真不多见。”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那些年轻人,你们知道吗?他们眼里有光。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热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执着。刚才我在表演现场看到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用竹丝编织一只鸟,每一根丝线都精准到毫米,手指都被磨出了茧子,可她一直低着头,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那件作品。”
陈梦微微一笑,轻声道:“其实,他们缺的从来不是才华,而是被看见的机会。”
“正是如此。”沈教授点头,“而你,陈小姐,正是那个为他们搭桥的人。你不仅懂艺术,更懂艺术家。你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也给了传统工艺一条通往现代生活的路径。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展览,更像是一场文化的接力。\"
坐在一旁的艺术品网店的一名员工也忍不住插话:“我们网店最近上线了一批年轻匠人的作品,原本担心市场接受度,结果三天就售罄了。这说明,不是年轻人不爱传统,而是我们没给他们合适的表达方式。”
“没错。”另一位评委林老师接过话头,“今天的比赛让我看到,传统工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呼吸、可以生长的生命。只要给予土壤,它就能开出新的花。”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却坚定:“我一直有个想法,不如我们专门办一场少年手工艺品制作比赛?我可以让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让这些年轻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手艺这东西,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更不能只被当作兴趣爱好。如果他们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未来毕业后,这或许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谋生之路。”
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素琴教授轻轻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欣慰的光:“周教授说得对。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老一辈的手艺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技艺,那些针法、刻刀、釉彩,都是活的历史。所以,我建议同时举办一场传统手工艺展赛,专门面向中老年匠人。国家会大力支持——场地、协助人员、经费、材料,全部由我们来承担。”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深沉:“我不希望我们的传统手艺,最后只能安静地躺在博物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