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畅谈手工文化的未来(3 / 4)

加入书签

的玻璃柜里,被人远远地观赏。它们应该继续呼吸,继续生长,继续在人们的生活里发光发热。”

这时,艺术品收藏家陈明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忽然笑道:“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那不如再往前走一步——干脆办一场全国性的艺术品大赛!分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覆盖所有年龄段。这样,既能让年轻人崭露头角,也能让中坚力量被看见,更能让老一辈的匠人感受到尊重与传承的希望。”

他放下茶杯,眼神明亮:“比赛结束后,把最优秀的作品集中展览,邀请媒体宣传,甚至可以做成纪录片。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优秀的手艺人收徒授艺。我们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搭建起传承的桥梁,让技艺真正一代代传下去。”

“这个主意太棒了!”工艺美术大师周正阳忍不住拍案而起,“我这些年带过不少学生,但真正能沉下心来钻研传统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看见手艺的价值,那我们的坚持就更有意义了。”

网红手作博主“木心姑娘”苏怡欣也笑着点头,手机镜头还对着大家:“我在短视频平台有几百万粉丝,如果能参与这样的赛事宣传,一定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手作文化。手艺不该是‘老土’的代名词,它可以很潮,很有生命力。”

陈梦瑶和李佳相视一笑,李佳轻叹一声:“说实话,这个想法真的特别好,我们完全支持。但现在手头几个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等这阵子忙完了,我们一定全力投入筹备工作。”

陈梦瑶补充道:“不是推脱,是真的分身乏术。但你们放心,等我们腾出手来,一定第一时间启动。到时候宣传、组织、流程设计,我们都可以牵头。”

“理解,理解。”周教授笑着摆手,“这种事急不得,得精心策划。你们先忙,我们这边也先做些前期准备,我们得帮你们拉些赞助过来。”

林素琴教授温和地笑了笑:“等你们忙完,我们再聚一次。到时候,还可以邀请更多非遗专家、文化学者、策展人一起加入。不能只靠你们两个扛着,这是整个文化圈的事。”

陈明开掏出手机:“要不,我们现在就互加个联系方式?微信群先建起来,有想法随时沟通。等时间合适,再聚在一起,把细节慢慢敲定。”

“好主意!”周正阳立刻掏出手机扫码,“我还认识几位民间工艺大师,到时候也可以请他们来当评委,增加权威性。”

苏怡欣一边加群一边笑着说:“我也可以联系几位做手作类内容的博主,组成‘青年观察团’,从年轻人的视角给作品打分,增加互动感。”

“这样一来,既有专业评审,又有大众视角,还能兼顾传统与创新。”陈梦瑶眼睛一亮,“等我们正式开始,宣传这块就交给我,一定让这场大赛成为年度文化盛事。”

李佳也点头:“场地协调和后勤保障我来跟进,林教授说国家会支持,那我们就把标准定高一点,办就得办出气势,办出影响力。”

大家相视而笑,气氛热烈而温暖。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教授站起身,举起茶杯,“为传统手艺的传承,干杯——虽然没酒,但心意到了。”

众人纷纷举起茶杯,轻轻碰在一起。

窗外阳光洒落,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也为这场即将启程的文化盛事,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包间内,笑声与茶香交织,窗外阳光正好。这一刻,食物的温度与话语的真诚,共同编织出一场关于传承与希望的对话。

“你们的想法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可以收徒弟的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收下。我非常愿意将我如此精湛的技艺传授给这些年轻人啊。”木雕大师陈大山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接过话头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