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o章 畅谈手工文化的未来(3 / 5)
毕业后,这或许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谋生之路。”
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素琴教授轻轻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欣慰的光:“周教授说得对。
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老一辈的手艺人。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技艺,那些针法、刻刀、釉彩,都是活的历史。
所以,我建议同时举办一场传统手工艺展赛,专门面向中老年匠人。
国家会大力支持——场地、协助人员、经费、材料,全部由我们来承担。”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深沉:“我不希望我们的传统手艺,最后只能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被人远远地观赏。
它们应该继续呼吸,继续生长,继续在人们的生活里光热。”
这时,艺术品收藏家陈明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忽然笑道:“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那不如再往前走一步——干脆办一场全国性的艺术品大赛!
分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覆盖所有年龄段。
这样,既能让年轻人崭露头角,也能让中坚力量被看见,更能让老一辈的匠人感受到尊重与传承的希望。”
他放下茶杯,眼神明亮:“比赛结束后,把最优秀的作品集中展览,邀请媒体宣传,甚至可以做成纪录片。
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优秀的手艺人收徒授艺。
我们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搭建起传承的桥梁,让技艺真正一代代传下去。”
“这个主意太棒了!”
工艺美术大师周正阳忍不住拍案而起,“我这些年带过不少学生,但真正能沉下心来钻研传统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看见手艺的价值,那我们的坚持就更有意义了。”
网红手作博主“木心姑娘”
苏怡欣也笑着点头,手机镜头还对着大家:“我在短视频平台有几百万粉丝,如果能参与这样的赛事宣传,一定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手作文化。
手艺不该是‘老土’的代名词,它可以很潮,很有生命力。”
陈梦瑶和李佳相视一笑,李佳轻叹一声:“说实话,这个想法真的特别好,我们完全支持。
但现在手头几个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等这阵子忙完了,我们一定全力投入筹备工作。”
陈梦瑶补充道:“不是推脱,是真的分身乏术。
但你们放心,等我们腾出手来,一定第一时间启动。
到时候宣传、组织、流程设计,我们都可以牵头。”
“理解,理解。”
周教授笑着摆手,“这种事急不得,得精心策划。
你们先忙,我们这边也先做些前期准备,我们得帮你们拉些赞助过来。”
林素琴教授温和地笑了笑:“等你们忙完,我们再聚一次。
到时候,还可以邀请更多非遗专家、文化学者、策展人一起加入。
不能只靠你们两个扛着,这是整个文化圈的事。”
陈明开掏出手机:“要不,我们现在就互加个联系方式?微信群先建起来,有想法随时沟通。
等时间合适,再聚在一起,把细节慢慢敲定。”
“好主意!”
周正阳立刻掏出手机扫码,“我还认识几位民间工艺大师,到时候也可以请他们来当评委,增加权威性。”
苏怡欣一边加群一边笑着说:“我也可以联系几位做手作类内容的博主,组成‘青年观察团’,从年轻人的视角给作品打分,增加互动感。”
“这样一来,既有专业评审,又有大众视角,还能兼顾传统与创新。”
陈梦瑶眼睛一亮,“等我们正式开始,宣传这块就交给我,一定让这场大赛成为年度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