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安魂灯(1 / 3)
平溪这地方山多谷深,一到夜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每逢佳节,夜空中却会升起成百上千盏天灯,星星点点,如同银河倒悬,美不胜收。外来人都道这是祈福许愿的吉兆,却不知这天灯最初并非为了生者,而是为了死者。
老辈人嘴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平溪一带闹过一场大瘟疫,死了不少人。当时有个云游道士经过,见村中怨气积聚,便教村民制作巨大的天灯,写上逝者姓名,点燃后能将其魂魄引向天堂,以免化为孤魂野鬼。这便是平溪天灯的由来。
百年过去,瘟疫早已被人遗忘,引魂的习俗也渐渐变成了祈福。人们在天灯上写下心愿,期盼它能上达天听。可有些古老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被人遗忘就失去力量。
平溪镇上有个书生叫罗书林,二十出头,是个读书的料子,却总爱钻研些稀奇古怪的古籍。这年元宵,他与几位友人相约到平溪放天灯。
“书林,你这墨汁怎地如此浓黑,还带着股异香?”友人李俊看着他手中小巧的墨锭问道。
书林神秘一笑:“这是我从一本古书中找到的制法,用松烟、麝香、桐油和几种草药调配而成,据说写出来的字经久不褪。”
其实书林没全说实话。那古书中记载,这种墨原是为祭祀和招魂所用,能使写下的名字直通幽冥。他本不信这些,只觉得制墨过程有趣,便试了一回。
夜幕降临,山谷中已飘起数盏天灯,如萤火虫般缓缓上升。书林和朋友们各自在灯上写下心愿。
“愿今科中举!”
“盼得佳人眷顾!”
“家宅平安!”
书林提笔思索片刻,忽然想起前几日在一本残破的地方志中看到一个名字——林秀娘,是百年前瘟疫中死去的女子,年仅十六。书中记载她全家染疫而亡,无人祭祀,成了孤魂。书林一时心生怜悯,竟鬼使神差地在天灯上写下了“林秀娘”三字。
“你这是为谁祈福?”李俊探头问道。
“一个故人。”书林含糊应答,随即点燃了天灯底部的油布。
热气充盈,天灯徐徐上升。书林仰头望着,却见那盏写着“林秀娘”的天灯升至树梢高度后,不再上升,反而在原地盘旋起来,发出幽幽的青光。
“奇怪,今夜无风,为何书林的天灯不往上飞?”有人诧异道。
更诡异的是,山谷中忽然刮起一阵阴风,原本四散上升的天灯纷纷避让书林那盏,有几盏甚至被那盘旋的天灯吸引,绕着它转起圈来。
书林心中隐隐不安,想起古书中关于这种墨能“通幽冥”的说法,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那盏天灯猛地一震,灯内的火焰由橙黄转为青绿,随即熄灭。天灯却没有坠落,反而继续在空中盘旋,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托着。
山谷中的温度骤然降低,明明已是初春,却呵气成霜。不知从何处传来阵阵呜咽声,初时细不可闻,后来越发清晰,仿佛有无数人在黑暗中哭泣。
“怎么回事?”李俊声音发颤。
远处放天灯的人群中也传来骚动,有人指着山谷深处惊叫。书林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本漆黑的山谷中,浮现出点点绿光,密密麻麻,数不胜数,正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飘来。
“是鬼火!”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大乱。
书林僵立原地,眼睁睁看着那些绿光越来越近,隐约能看出是人形,却模糊不清,只有一双双空洞的眼睛在黑暗中格外分明。它们围绕着那盏仍在盘旋的天灯,发出凄厉的哀鸣,震得人耳膜生疼。
“快跑啊!”友人们拽着书林往镇上逃去。
回到住处,书林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镇上就传开了消息——昨夜放天灯后,不少人回家就病倒了,浑身发冷,胡言乱语,说是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