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一切都是天子的恩德,只不过是借着我的手来施恩!(1 / 6)

加入书签

    随着朝廷数道诏令颁布,以及《大汉邸报》对冀州战事和朝廷处置的详尽报道,朝野上下掀起了对前冀州刺史张延的声讨浪潮。

    冀州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中原之地,但冀州籍的朝臣数量却相当可观。

    这也得益于当年世祖光武帝在河北转战的缘故,因此冀州士人始终都是后汉朝堂上的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而张延的愚蠢,使得众多冀州籍朝臣的家族或遭劫掠,或有子弟伤亡,这份切肤之痛,这如何不让冀州派的官员们怒火中烧?

    这股声讨的浪潮也迅速蔓延至太学,那些尚未被官场浸染、满腔热忱,以辅佐天子中兴大汉为梦想的年轻太学生们群情激愤之下,竟直接围堵了张延在雒阳的府邸!

    张延的三个儿子张范、张承、张昭都懵了(注1),三兄弟彼时正在学堂内研读经学,万没想到父亲竟犯下如此大错,更未料到朝廷处置如此迅疾严厉。

    槛车入雒,秋后问斩!

    年仅十四、刚入太学不久的幼子张昭,顿时泪流满面,声音哽咽道:“大兄、二兄,这……这可如何是好?”

    次子张承也惶然无措地望向长兄张范,虽未开口但却是希望能从张范口中得到一个答案。

    张氏三兄弟在太学素有声名,学业精进,待人谦和。

    今年恰好二十岁的张范,性情更是恬淡平静,乐于守道,又不慕荣利,曾两度婉拒河内太守刘繇的征辟和举他为孝廉的推荐。

    学识不凡,性情谦良恬淡,举止彬彬有礼,这样的人在太学里自然不缺朋友,人人都以与张范交友为荣,就连太学里传授经学的博士们都很欣赏张范。

    张范环顾四周,此刻学堂内几乎空荡无人,同窗们或上街声讨辱骂张延,或已加入围堵张府的行列,昔日交好的同窗,此时能对他们敬而远之的,已算得上正人君子了。

    张范的脸上不由掠过一丝悲凉,长叹一声,道:“唉……阿父丧师辱国,若邸报所载属实,朝廷处置确是依据法度们,我……又能如何?”

    有才气不等于张范有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面对府邸被围,三兄弟也只能束手无策,在学堂内坐困愁城。

    张范环顾四周,:他学识渊博,谦和知礼,在太学人缘极佳,博士们也颇为欣赏。然而才名与好人缘,此刻却无法化解眼前的困境。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他们三兄弟避之唯恐不及,依旧留在学堂的赵俨、孙乾、辛毗、糜竺等人,围拢在张氏兄弟身边,低声宽慰,也在苦思对策。

    辛毗略一犹豫,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道:“我二兄辛仲治(辛评)年初举孝廉后,得天子青睐,入侍中寺任书令史,不若……我去求我家二兄……”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