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烟火与人生(2 / 5)

加入书签

边的大海碗中。紧接着,他从旁边的深锅里舀起一勺热气腾腾、色泽油亮的卤子,均匀地浇在洁白的面条上。那卤子是传统的猪肉臊子,里面混合着切成小丁的腐竹、黑亮的木耳碎和翠绿的韭菜段,浓郁的酱香和肉香瞬间爆发出来,直冲鼻腔。最后,撒上一小把切得细细的香菜末和翠绿的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正宗河东刀削面便制作完成了。

    “先生,您的面,慢用!”小哥将大海碗端到陈秋铭面前的小桌上,热情地提醒道,“吃我们正宗的河东刀削面,可离不开这个——”他指了指桌角一个深褐色、肚大口小的粗陶醋坛子,“自家酿的老陈醋,香得很!”

    陈秋铭早已被这视觉和嗅觉的双重盛宴勾得食指大动。他依言拿起醋坛子,拔开用红布包裹的木塞,一股浓郁醇厚、酸中带香、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粮食焦香的气息立刻扑鼻而来,这醋香不仅不刺鼻,反而愈发勾起了食欲。他小心翼翼地往面碗里淋入适量的陈醋,深褐色的醋汁渗入面条和卤子之间。想了想,他又加了一勺旁边小罐里红艳诱人的辣椒油。用筷子将面条、卤子、陈醋、辣椒油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根面条都均匀地裹上酱汁和佐料。

    他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面条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外层的光滑爽利,紧接着是咬下去时内里的劲道和弹性,软糯却绝不烂糊,越咀嚼,小麦本身的香甜和经过反复揉搓产生的筋道感就越发明显,真是“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猪肉臊子咸香醇厚,腐竹吸饱了汤汁,木耳带来脆嫩的口感,韭菜则提供了清新的风味。而那画龙点睛的老陈醋,酸得醇厚柔和,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肉燥的油腻,激发出更深层次的鲜香,与辣椒油的香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和谐的美味风暴,猛烈地冲击着味蕾。

    陈秋铭再也顾不得形象,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起来,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一碗扎实、温暖、充满烟火气的刀削面下肚,仿佛将身体里所有的疲惫、纠结和刚刚经历的情感波澜都冲刷得一干二净。一种纯粹的、源自食物最本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瞬间将他从那些虚无缥缈的忧虑中拉回现实,抛到了九霄云外。

    心满意足地付了钱,陈秋铭打着饱嗝,开始在站前广场上悠闲地散步消食。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天空是深邃的蓝紫色,广场上的路灯和装饰彩灯渐次亮起。广场的一角,几十位穿着统一白色练功服的老年人,正随着舒缓的音乐,动作整齐划一地练习着太极剑,银亮的剑身在灯光下划出道道流光,透着一种宁静致远的气度。另一边,则是完全不同的热闹景象,节奏感强烈的广场舞音乐震天响,一群中年妇女正欢快地跳着舞,脸上洋溢着热情和活力。

    陈秋铭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心中感慨,这魏次小城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竟是如此丰富多彩,自得其乐,别有一番安宁踏实的韵味。

    他的目光被广场边缘一位特殊的老人吸引了过去。老人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但依旧笔挺的深蓝色老式铁路制服,头戴同样款式的帽子,身形清瘦,背却挺得笔直。他手里握着一支几乎与他齐肩高的大号毛笔,笔尖蘸着旁边小桶里的清水,正在光滑的石板地面上,一笔一划、聚精会神地书写着。那字迹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带着明显的颜体风骨。

    陈秋铭走近了些,轻声念出地上那水迹未干的字:“臣密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