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烟火与人生(3 / 5)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背诵起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老人的笔锋顿了顿,显然听到了他的声音。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脸,眼睛不大,却清澈有神。他惊讶地看着陈秋铭,脸上露出了遇到知音般的欣喜笑容:“小兄弟,你……你居然会背《陈情表》?”
陈秋铭连忙谦逊地摆摆手:“老伯您见笑了。《陈情表》可谓是千古名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古人云,‘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晚辈只是碰巧读过,喜欢这篇文章里蕴含的那份赤诚孝心与家国难两全的无奈罢了。”
老人放下手中的大毛笔,用一块干净的布擦了擦手,感慨道:“小兄弟啊,我老赵在这广场上,用这清水笔写了这么多年的《陈情表》,来来往往的人,能认出我写的是什么的,不多;能像你这样流畅背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看来今天,我这是遇到知音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遇到同道中人的兴奋。
“知音不敢当,”陈秋铭诚恳地说,“只是恰逢其会,班门弄斧了。我姓陈,叫陈秋铭。”
“我姓赵,赵援朝。”老人爽快地说,“你就叫我老赵就行,街坊邻居都这么叫。”
“那怎么行,太不礼貌了。”陈秋铭坚持道,“我叫您赵伯伯吧。”
老赵哈哈一笑,也不再推辞,指着旁边不远处的长椅邀请道:“陈老弟,要是不急着走,过来坐坐,聊两句?”
陈秋铭欣然应允。两人在长椅上坐下,傍晚的凉风吹拂,带来一丝惬意。陈秋铭看着老赵一身标志性的打扮,问道:“赵伯伯,看您这一身,是铁路上的老职工了吧?”
老赵脸上立刻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他伸出三根手指,声音洪亮地说:“没错!我们家,三代都是铁路职工!我父亲,是建国后第一批蒸汽机车司机,那会儿叫‘开火车的’,威风着呢!我,十六岁就接了班,从司炉工干起,烧过煤,后来开了内燃机车,再后来是电力机车,在这条线上跑了一辈子!我儿子,现在也是龙城铁路局机务段的,开的是最新型的‘和谐号’动车组!”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对家族传承的骄傲光芒,“就连我那个小孙子,去年也考上了龙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车辆检修。我们老赵家,算是跟铁轨结下不解之缘喽!”
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如数家珍地给陈秋铭介绍起他的家人。他说起老伴年轻时是列车广播员,声音如何甜美;说起儿子如何刻苦钻研技术,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说起儿媳妇孝顺懂事,一家人和和美美。他还特意从制服内侧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透明塑料皮仔细包着的旧钱包,从里面取出一张微微泛黄的彩色照片。
“你看,”老赵将照片递到陈秋铭面前,手指有些颤抖地指着,“这是前年,我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带着我那小孙子,一起去袁家界玩的时候拍的。你看这山,多陡!你看这云,多白!我老伴胆子小,不敢上玻璃栈道,就在下面看着,我儿子抱着我孙子,在上面笑得那叫一个开心……”照片上,背景是奇峰耸立、云雾缭绕的张家界风光,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