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寰宇帝国舰队(8)(3 / 4)

加入书签

p>2.侦查设备:\"天眼\"多维扫描集群

-传感器组合:

-引力波雷达:解析1000光年外的星系级引力波动,识别虫洞群与黑洞分布

-中微子层析仪:穿透50光年厚的星际尘埃云,绘制敌方基地的三维能量图谱

-量子显微镜:1光年内可观测敌方战舰的原子级结构变化(用于预判弱点)

-预警能力:提前72小时发现敌方星系级武器的能量波动,自动生成1024种防御预案并推演最优解

3.指挥中枢:\"不周魂\"超级智能

-AI架构:由10^4台量子计算机组成分布式智能体,基于宇宙弦理论推演战术,可同时处理10^20次\/秒的战场数据

-权限机制:启动\"补天令\"模式需帝国最高议会全员投票通过,可强制调用全星系帝国资源支援要塞

(五)功能模块(文明级生态体系)

1.工业中枢:\"天工\"星际熔炉

-技术亮点:

-小行星拆解臂:8组千米级机械臂,可捕获并粉碎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材料转化率达95%

-3d打印矩阵:可合成任何已知物质,包括\"星垣\"复合装甲(生产速率100吨\/分钟)、反物质储存瓶(精度达10^-18米)

-产能参数:72小时内可组装1艘护卫舰级战舰,15天内完成歼星舰级部件制造

2.生态穹顶:\"蓬莱\"文明庇护所

-环境模拟:

-地表生态区:5000平方公里的类地球环境(含重力调节山脉、气候控制海洋、基因库植物园)

-文化遗产库:完整复刻地球古文明七大奇迹,配备全息历史博物馆与艺术中心

-生存能力:可支持1000万人长期驻留(物资自给率98%),独立生态循环系统可维持200年(无外部补给)

3.舰载舰队:\"不周卫\"集群

-常驻配置:50艘朱雀级歼星舰(环绕要塞部署,形成第一层火力网)、2000艘青龙级巡洋舰(担任快速反应部队)、10^6架\"精卫\"无人机(负责近程防御与侦查)

-协同机制:所有舰载舰通过\"不周魂\"量子网络与要塞同步,实现\"要塞指挥-舰队执行\"的零延迟协同

四、战术定位与作战特点

1.核心优势

-维度壁垒:不周盾的多维防御体系使其成为已知宇宙中最难以攻克的移动要塞,曾抵御敌方37次星系级武器饱和攻击

-文明方舟:内部生态系统可承载完整的人类文明体系,具备跨宇宙纪元的生存能力,是帝国在星际战争中的\"移动母星\"

-工业霸主:小行星拆解与全物质合成能力,使其在无补给的深空环境中仍能维持军备生产,实现\"以战养战\"

2.作战局限

-战略锚点:超巨型体积使其无法进行常规跃迁,需依赖\"天柱\"引擎构建的亚空间通道移动,易成为敌方重点打击目标

-启动延迟:黑洞坍缩炮充能周期长达72小时,且每次射击后需重新校准引力阱,期间防御能力下降30%

-伦理责任:作为文明最后的庇护所,任何主动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火种的消亡,需最高统帅部集体决议

五、经典战例

在\"宇宙之喉\"保卫战中,不周级要塞\"天柱号\"独自镇守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唯一虫洞通道。面对敌方500艘歼星舰的持续轰击,启动\"天柱立\"防御模式,以单方向绝对护盾承受90%伤害,同时指挥舰载舰队从虫洞另一侧实施突袭。战役持续180天,要塞最终仅表层装甲损耗20%,成功守住关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