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我有一个盆友(4 / 5)

加入书签

免税、如何最终入藏公立机构,都可以形成一个详实的案例。”

“这个案例表明,除了硬碰硬的拍卖和艰难的依法追索,还有这么一条相对灵活、可能降低整体成本的回流途径。民间资本可以先行,官方机构最终接手并尝试解决政策瓶颈。”

李乐恍然,“荆师兄是想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

“是。如果能籍此成功推动一两次,哪怕只是个案,就有可能引起更高层面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研究、探讨,甚至最终出台一套更清晰、更有利于公益性收藏单位接收海外捐赠文物的免税实施细则或临时通道。这才是真正能惠及后世,让更多流失国宝找到回家之路的治本之策。”

“说白了,”荆明直起身,“我贪心的不止是那几百枚竹简、几卷文书,我更想看看,能不能借着这东西,给后面无数还想回来的国宝,蹚出一条稍微好走点的路来。哪怕只是刨出个小道,也值了。”

几句话,却像一根线,把那些散落的历史沉重、现实困局、和一丝不甘心的企图心,串在了一起。

李乐沉默了片刻,抬眼,看了看荆明,又瞟了一下张凤鸾。

“明白了。”李乐缓缓点头,“你这不止是谋一域,是在谋全局。哪怕只是个小切口,也想试试能不能撕大点。”

“路子,我觉得可行,可以试试。但具体操作起来.....两步走。”

李乐盘算盘算,说道,“一个,我这边找人,靠谱的,有实力的,懂行的,或者至少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出面去接触嘉实德,试探卖家的底价和私洽的可能性。荆师兄,你那位同学,这条内线得用起来,信息至关重要。”

“放心,这个人,绝对靠谱。”

“那不一定,还是小心点的好,毕竟,从咱们学校的历史系能沦落到红空的拍卖行去了的,是吧?”

“也是。”

“二个,荆师兄,你负责去和国内最有可能接收这批东西的机构沟通。国图、敦煌研究院、或者国博,都行。你必须拿到他们明确的、书面的意向,表示他们愿意接收,”

“并且,最关键的是,他们愿意尽全力去尝试申请免税入境。哪怕只是尝试,也需要他们出一个配合的姿态,这是我们去谈判和后续操作的底气所在。”

“同时,你看看能从学术基金、或者通过私人收藏机构那边,筹措到多少资金,有多少算多少。真要是不行或者有缺口,我来补上。”

荆明闻言,紧绷的肩膀似乎松懈了几公分,长舒一口气,“行!我回去就联系,咱们学校历史系和考古文博学院这块牌子,加上东西本身的价值,应该能说动他们出面尝试。”

“资金方面....有你这句话,我也胆大脸皮厚了,谢谢!”

“咱们还客气啥?东西回来是正理。”李乐摆摆手,随即问道,“对了,你估计,那批东西,嘉实德的底价大概会开到多少?”

“不好说,”荆明脑子里搜索了一下资料,“竹简和敦煌文书虽然学术价值极高,但并非传统收藏热点,不如书画瓷器吸引眼球。”

“我估摸着,拍卖行给委托方的估价可能在几十万到一百万美元区间?但这是台面上的,私洽的话,或许有空间。但也要防着对方嗅到气味坐地起价。”

“行,心里有数了。”李乐点点头。

这时,荆明像是想起什么,追问道,“李乐,你刚才说找人出面,你打算找谁?这事需要懂行、可靠,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和信誉,让嘉实德和那个脚盆委托方重视的人。”

李乐略一沉吟,脸上露出一丝有点微妙的笑意,“我有个朋友......背景实力势力信誉,应该都够,他出面去问,合情合理,不过,我得先和他套套近乎,毕竟,大几百章没出场了。”

说着,掏出手机翻了翻,编了条短信发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