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不能再留了(2 / 4)
必定是清退田产……”
王老太爷用帕子捂着嘴,弓着身子咳嗽了一阵,咳得面容涨红,喘了几声才如释重负般靠回隐囊上。
“翟国舅这件事办实在聪明。”王老太爷将帕子叠起,递给身侧伺候的仆从,“明面上,是因此次蜀地民乱之事,才将新贵与世家圈地之事被翻到明面上来,可郑江清出征前请罪折子便递到了陛下案前,这是陛下……或是有人想要陛下借蜀地之事,名正言顺查圈地案,把当年长公主要做还未做成的事做完。”
王老太爷知道这几人今日上门,不止是来求助的,也是来兴师问罪的。
挑起蜀地民乱抢夺粮仓之事,让郑江清军粮不足,延缓出征,这是王家的主意。
王老太爷的话,是先把王家摘了出来。
“可要做成这件事,翟国舅怕得把朝廷上下得罪干净,他带着实证登门,把他的难处和能做的说明白,又给了各家上奏请罪的时间,届时拿出证据严惩不肯请罪之人,再上奏请陛下念在各家请罪的份儿上,宽宥请罪之人一次,各家都得承了他的情不说,那时法不责众,翟国舅还能把翟氏的人保下来……”
“王老的意思,是无回环的余地了?”
王老太爷手肘担在身侧小几上,浅浅颔首:“翟家先例在前,这也是不得已。王家的请罪折子……不日也会送上去。”
送走王老太爷屋内韦氏、李氏与王氏族亲后,王老太爷才让人将两个儿子给请了出来。
王老太爷已坐不住,被搀扶着仰躺于软榻之上,胸口发出呼哧呼哧的痰音。
王炳毅与王炳凌一个上前替王老太爷抚胸口,一个亲自为王老太爷倒茶水。
见王老太爷呼吸逐渐平静下来,王炳毅、王炳凌兄弟二人才跪下请罪。
“是儿子办了蠢事,让父亲忧心了。”
王老太爷摆了摆手:“算算蜀地民乱传入京的时间,和郑江清递上请罪折子的时间,蜀地之事,不是你们办的蠢,是有更聪明的人顺势而为,给朝廷一个查圈地之事的理由。太原案子被翻出究其根本,是因太原本家族人倨傲,不信贱民能翻出浪花,未能将那几个妇人看住,让其走出太原。你们真正蠢的,是在针对我王家之事接二连三发生之后,不肯信三郎所言,只向上探究因由,不能追本溯源切中要害,纵容家中小辈胡闹,还敢让
父亲稍作点拨,王炳凌便反应过来:“父亲的意思,是说那个长公主心腹崔四娘?”
王老太爷所言圈地案与太原书院案,对王家而言是目前最为重要之事。
至于……这些年被家中宠坏,又自视甚高的王十三郎背着家中昏招频出,想为死去的两位兄长出一口恶气,打狗给闲王这位主人看,王家人的确没有当回事。
“去年末十三郎第一次命武侯打了崔四娘板子,后果……却是闲王提拔武侯,以长公主心腹立威严惩商户逾制,一石激起千层浪,谢淮州以此为由,一道巡查令发下去,从京都到地方,官员不敢为世家行商的家仆、商人提供便利,让几个世家丢失今年的盐粮、丝绸在当地专营权时,你们就该意识到此事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个崔四娘挨打之后,闲王是受了谁的点拨做出提拔武侯这个动作,还将此事传的沸沸扬扬,而不是只顾盯着谢淮州这道巡查令,把所有精力耗费在巡察使身上或是地方上。”
王炳凌听着父亲的话,面色越发难看。
父亲的意思是事情已经发生,他们当追本溯源,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顾着收拾烂摊子。
“若说这一件事是疏忽,那十三郎不肯吃亏第二次在崔四娘住宅逾制的事情上做文章时,又是闲王出面,没收了这位长公主心腹的宅邸,牵扯出京兆府贪墨案。此案……上到世家出身的京兆尹、长史下到参军换了个遍,京兆府如此重要之地脱离世家掌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