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设民事司立学政监三(2 / 2)

加入书签

p>,像是在附和赞同。

朱有建低头揉了揉它的耳朵,心里暗自盘算:

把安葬亲人、医治祖母这些事都理顺了,刘惠妃没了牵挂,或许就能慢慢打消死志,好好在宫里过日子了。

提到心灵创伤修复,朱有建特意转头叮嘱王承恩:

“这事不用强行划进民事司的管辖范围,以后民事司要是用得上这方面的人手,要么派人去研究院学习,要么直接聘任相关研究员,经费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内库负责主要部分。”

至于经费来源,他心里早有打算:

“自然是从那些工坊股东交的管理费里出——

再说,各地的蓄塘和引水工程本就需要长期维护,这笔费用也得跟韩赞周沟通清楚,让他们自行协调解决,内库只负责兜底。”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其实解决了心灵创伤的老人,本身就是笔巨大财富。

好好用起来,让他们教年轻人做些针线、讲些旧事,能创造的价值未必比股东管理费少。

而且让老人们有事可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好处——

毕竟‘被需要’这件事,不管对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很重要。”

想起离开坤宁宫前的安排,他又对王承恩提了一嘴:

“之前朕从内库拿了些珠宝饰,交待女官让周皇后负责分给后宫众人,你记得提醒她,尽量别偏私,多照顾些久居冷殿的妃嫔,把后宫关系理顺些。

下次朕再去后宫,可是要检查的,要是听见有人抱怨不公,唯她是问。”

想起这次后宫之行,朱有建靠在御椅上,摸着怀里威龙的软毛,自己也觉得满意,忍不住小声嘀咕:

“现在算是有点理解曹孟德了,熟女果然更懂人心,相处起来不别扭,还滋润。”

不过他很快又皱起眉,带着点疑惑:

“怎么后宫里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没见着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

看来之前是真把心思全放政务上,连纳新人的念头都没有。”

王承恩在一旁听着,赶紧悄悄补充了句:

“回圣主,要不要纳一批秀女?

如今是乾德朝,后宫理应进新人!”

之前崇祯独宠田贵妃,心里装着人,就没心思再纳新妃嫔;

田贵妃薨后,他还特意在天寿山建了思陵,表思念之情。

后来大明局势越来越危急,北边后金、西边流寇四处战火不断,朝廷忙着筹粮筹兵,更没了挑选女子进宫的机会,最后后宫就一直是信王府那批老人。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