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称制弘光徐氏入宫二(2 / 2)
宗人府认证”
上扎;
最后还邀了漳州府名士黄道周,让他带着儒生们在各州府讲学,把“伪政权”
的说法传遍东南。
几人在福州府衙聚议时,朱聿键拍着案几,指节因用力而白:
“没有宗人府宗正确认的政权,就是伪政权!”
话音刚落,郑芝龙就接话,说已让水师加强巡弋,绝不让南京的文书进福建,蒋德璟和黄道周也跟着点头,东南的另一面“大明”
旗号,就这么硬生生立了起来。
马士英先前为了拉拢南方,没少在福建、广东的文职官场下功夫——
知府、知县们收了南京送来的印信,表面上都认了弘光政权,逢年过节还会递奏折问安。
可军职武官却压根不买账:
郑芝龙在福建握着兵权,水师、陆军都听他调遣,南京派去的参军连军营都进不去;
广东的总兵们更滑头,一边收着弘光帝的赏赐,一边跟梧州藩王暗通消息,始终抱着观望态度。
结果弘光政权刚在南京站稳脚跟,合法性就被福州的唐王势力狠狠质疑,原本计划中的北伐还没来得及写进奏折,马士英就得先调转头,忙着派使者去福建辩白、给广东总兵许好处,全力应付内部纷争。
这和原史里“弘光先立、隆武后继、永历收尾”
的顺序截然不同,如今弘光、桂王系、唐王系三方几乎同时冒头,各举各的“大明”
旗号,历史的走向,果然被拧得变了模样。
唐王朱聿键的经历,本就比寻常宗室多了几分传奇底色。
崇祯九年那回,后金的铁骑再一次冲破边关劫掠,京畿震动,各地勤王的军队却迟迟不见踪影。
朱聿键在南阳藩地坐不住了,没等朝廷旨意,就自掏藩库凑了兵马,亲自披甲领兵北上——
队伍虽不算精锐,可他这份宗室亲赴前线的举动,在当时也算少见。
可等后金军队退出关外,崇祯却翻了脸,拿“藩王不掌兵”
的祖制说事,直接把他贬为庶人,扔进了凤阳宗人府的大牢。
那牢里又潮又暗,他一待就是七年,直到凤阳巡抚路振飞瞧着不忍,多次上书为他申诉,才在崇祯十六年被迁去广西平乐府。
偏偏又遇上湖广战乱,道路被堵,他带着随从绕了无数弯路,一路颠沛,最后才辗转进了福建福州府,算是暂时落了脚。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