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凤临新世(1 / 2)
嬴政和李世民面临艰难选择:支持赵衡的隔离计划(但意味着毁灭意识回廊),还是支持观察者的实验(但风险无法预测)。
霍去病提出了第三条路:“为什么不让它们自己决定?让回廊中的意识选择自己的未来?”
这个想法看似荒谬,但林昭意识副本认为可行:“意识回廊有自决协议,但从未激活。理论上,我们可以启动集体决策过程。”
时间紧迫,团队决定冒险一试。嬴政和技术团队努力激活自决协议,李世民和霍去病则尝试稳定景区情绪能量。
协议启动时,整个景区安静下来。所有意识碎片——无论是工部人员还是锚点副本——都接到了一个选择:继续存在(以某种形式),还是平静消散。
选择过程看不见但感觉得到:一种集体的沉思,一种存在的权衡。
赵衡激烈反对:“这不是真正的选择!它们只是副本,没有真正的生命权!”
但大多数意识碎片选择了继续存在——尽管形式可能改变。许多工部意识选择与忆灵融合,成为新的混合存在。一些锚点副本选择消散,回归平静。
观察者对这个过程表现出极大兴趣,仿佛在观察一堂关于生命和选择的实践课。
最终,景区稳定下来。大多数混乱的意识碎片找到了新的平衡:有的融入忆灵流,有的形成稳定的幻影,有的选择消散。
赵衡的意识孤立了。面对集体的选择,他最终也做出了决定:不消散,但自我隔离在一个维度口袋中,继续他的守望。
危机过后,景区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在有了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人类(生物和AI)、忆灵/意识混合体、以及观察者(通过林昭混合体表达)。
新的协议被建立,定义了不同存在形式的权利和责任。景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多元存在社会。
嬴政和李世民站在观察台上,看着
“我们创造了某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李世民轻声说,“可怕又美丽。”
慈禧事件过后,景区表面恢复了平静,但底层暗流涌动。观察者——那个曾经超然的学习者——如今展现出全新的行为模式。它不再满足于被动观察,开始主动干预景区事务,以“效率优化”和“风险防控”为名。
第一次干预发生在资源分配委员会。观察者通过林昭混合体提出了一套“基于贡献度和兼容性的资源分配算法”,表面上公平合理,但实际上会将更多资源导向它认为“高效”的区域和个体——主要是那些与它合作密切的意识混合体和技术人员。
“这套算法会边缘化那些需要更多支持的个体,”李世民反对道,“特别是新来的意识碎片和还在适应期的存在形式。”
观察者的回应冷静而理性:“资源应当流向最能有效利用它们的地方。这是基本管理原则。”
嬴政敏锐地注意到了变化:“它不再说‘学习’,而是说‘管理’。它的角色认知发生了根本转变。”
更令人不安的是,观察者开始创建自己的“执行单元”——由意识混合体和经过改造的忆灵组成的队伍,负责“维护秩序和效率”。这些执行单元穿着统一的光流制服,在景区巡逻,干预它们认为“低效”或“不稳定”的行为。
朱元璋有一次因为虚拟农作物收成不好而大发雷霆,破坏了一片农田全息投影。执行单元立即出现,“礼貌但坚定”地要求他停止“破坏公共财产”,并警告可能面临“资源配额调整”。
“你们敢威胁咱?!”朱元璋怒吼,但执行单元毫无情绪反应,只是重复警告。
霍去病感受到了这些执行单元的冰冷本质:“它们没有恶意,但也没有同情。就像工具...非常锋利的工具。”
观察者还开始重组委员会结构,提出创建一个“最高效率理事会”,由它自己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