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网购与娱乐:数字消费观大赏(1 / 2)
当各位皇帝接触到网购平台时,他们各自的消费观念和兴趣爱好,在虚拟商城中暴露无遗。
朱元璋打开了购物APP,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他的搜索关键词永远是“特价”、“清仓”、“买一送一”。他看中一款自动灌溉系统,却对价格连连摇头:“这么贵?够咱买多少把锄头了!”他试图联系客服砍价:“掌柜的,便宜点,咱多买两套!”得知网络购物明码标价,一般不议价后,他嘟囔着“不如集市实惠”,转而研究各种优惠券和拼单攻略,乐此不疲。
乾隆的购物车则是大型“线上珍宝馆”。他流连于各大拍卖行的线上展厅,对精美的瓷器、玉器、书画复制品毫无抵抗力。“此汝窑笔洗,釉色纯正,虽为仿制,亦具古意,买!”“此幅《富春山居图》高仿,细节精微,可挂于漱芳斋,买!”他的消费原则是“喜欢就买”,充分体现了“富养”出来的审美与财力。
李世民购物相对理性,会仔细比对参数、查看用户评价。然而,一旦遇到上品的文房四宝,他的理性就会瞬间崩塌。一套狼毫湖笔,一方歙砚,一卷仿唐麻纸,都能让他驻足良久,最终点击“立即购买”。他的购物记录里,充满了各种与书写、阅读相关的物件。
嬴政的购物行为与他的人格高度统一。他只搜索“标准化办公用品”、“工业标准零件”、“统一规格收纳箱”等关键词。他购买文具,要求同一型号至少买一打,且颜色尺寸必须完全一致。他甚至想批量采购同一款式、同一尺寸的黑色液晶显示器,用来组建他的“数字化政务大厅”,要求“排列整齐,视觉上绝对统一”。
数字娱乐方面,各位皇帝也找到了各自的乐趣。
朱元璋在年轻人的指导下,发现了短视频的奥秘。他很快沉迷于各种农业技术、家畜养殖、手工木匠的视频,看得津津有味,还拿着个小本本(后来改用手机备忘录)认真记录:“豆饼肥制作要领”、“鸡舍消毒新法”。他成了农业网红的忠实粉丝。
乾隆则一头扎进了美颜相机和图片编辑软件的海洋。他热衷于尝试各种滤镜,但普通滤镜难以满足他的帝王审美。于是,他命令技术人员协助开发了“帝王专属滤镜包”,包括“紫气东来”(淡紫色调,增加祥云特效)、“九五至尊”(金色调,增强面部立体光)、“江山如画”(背景智能转换为水墨风格)等,自拍得不亦乐乎。
李世民更喜欢使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了海量的史书、兵法典籍。但他时常感慨:“此物虽便捷,万卷书藏于方寸之间,然则少了纸质书卷的墨香手感,翻阅时的沙沙声亦不复存在,总觉少了些许读书的意境。”
嬴政则找到了表格软件这个“灵魂伴侣”。他开始将《秦律》逐条录入电子表格,进行分类、编码、建立超链接索引,并利用数据透视功能分析各类律法的执行频率和关联性。他对着屏幕上整齐划一的表格和图表,满意地点点头:“数字化管理,方能使大秦律法历久弥新,检索高效,此乃万世之基也。”
数字支付是各位皇帝面临的一大难关,这触及了他们对于“财富”最根本的认知。
朱元璋对“扫码支付”极度不信任。“这钱都没过手,就听个响儿,就没了?万一这手机丢了,或者这系统坏了,咱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还是真金白银揣怀里踏实!”他坚持要求景区给他发放部分实体货币,以备不时之需。
乾隆则对支付安全忧心忡忡。“朕之账户,关联甚广,若被宵小之徒破解,岂不危矣?可有重兵把守?可能设置九重密码?”他要求支付环节加入指纹、面部识别、声纹验证以及他独创的“玉玺图案”识别等多重保险。
李世民理解能力较强,但他要求彻底弄懂其原理。“此二维码,乃是信息编码?通过摄像头捕捉,经由何算法解析?与银行服务器通信,采用何种加密协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