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尘埃落定,感悟升华(1 / 2)
嬴政最后开口,语气虽然依旧沉稳,但似乎多了一丝弹性:“寡人今日观之,秩序……或可与变化共存。于标准之中,融入些许……弹性,或许能产生更……持久之吸引力。”
就连一向挑剔的慈禧太后,在完整地游览了整个园林后,也难得地表示了肯定:“嗯,单个看嘛,都还有瑕疵。但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渡得也巧妙,倒真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有点意思。”
诗仙李白畅游全园后,诗兴勃发,当即在李世民的“诗林”最大的一块空石上,挥毫泼墨,题下《万世同春园赋》:
“皇家园林赛,各展其能耐。
洪武辟田畴,鸡黍足风情。弘历筑瑶台,诗画尽幽境。
世民骋弓马,诗碑立林荫。始皇规天地,几何见匠心。
暗藏借鉴意,融合自生成。游园惊变幻,古今一园呈。
笑谈帝王争,终归和谐韵。万世同春意,在此园中映!”
这座原本可能因为理念冲突而沦为笑柄的园林,却因各位皇帝在竞争中的相互借鉴、不自觉的融合,最终成为了一座真正体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独特杰作。它不仅成为了景区最受欢迎的景点,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穿越时空的园林博物馆”,更成为了各位皇帝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一座活的纪念碑。
如今,经常可以看到各位皇帝在园中散步,时而点评对方区域的设计,时而就某个景致的改良争论几句,但更多的,是交流各自对美、对生活、对文化的理解。朱元璋开始会欣赏乾隆亭台的精巧,乾隆也承认菜园互动的乐趣,李世民的平衡之道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连嬴政的标准化美学,也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这座园林,真正实现了它的名字——“万世同春”所寄托的美好愿景,让不同时代的智慧与美感,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焕发出跨越时空的蓬勃生机。
“时空交汇处”景区,这片容纳了历代帝王将相的奇妙之地,始终致力于为它的特殊居民提供最前沿的生活体验。为了提升管理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景区管委会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筹备,终于宣布启动全面数字化升级工程。
消息传来,各位皇帝的反应堪称一部浓缩的“科技接受态度史”。
在仿南京皇城的御书房内,朱元璋盯着工作人员送来的一部最新款智能手机,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拿起那块光可鉴人的“黑曜石板”,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戳了戳毫无反应的屏幕,瓮声瓮气地对旁边的马皇后(投影)抱怨:“妹子,你看这劳什子!黑乎乎、滑溜溜的,能顶啥用?咱当年指挥千军万马,靠的是令旗、战鼓、快马驿报!这玩意儿,能有咱的八百里加急好使?”他内心深处,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讯方式充满了怀疑。
与此同时,在漱芳斋的精巧桌案上,乾隆皇帝则对同样一款手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熟练地(相对而言)按下电源键,屏幕亮起的瞬间,他却被默认的星空壁纸给“丑”到了。“此等背景,过于素净,如何配得上朕之龙兴?”他立刻召来擅长数码绘画的宫廷画师(工作人员扮演),要求其连夜设计一套以“九龙翱翔”为主题,兼具“帝王黄”与“宫廷珐琅彩”元素的专属UI界面,“图标亦需重新绘制,要祥云纹,要瑞兽形,总之,务必彰显天家气派!”
李世民在太极殿偏殿,认真聆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此物名曰‘智能手机’,集通讯、信息、娱乐于一体……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倒与我大唐盛行的‘邸报’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速其广,远超昔年。若能善用,于知天下事、察民情大有裨益。”他学得最快,但审美上总带着盛唐的烙印,时不时会问:“此应用图标,可否改为唐三彩配色?这提示音,能否换成编钟雅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