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尘埃落定,感悟升华(2 / 2)

加入书签

p>

最头疼的当属嬴政。他在阿房宫的书案前,正襟危坐,面对智能手机光滑如镜的屏幕,手指悬在半空,迟迟未能落下。“触屏?全无实体按键之触感,如何确认指令已出?误触又当如何?”他对此种不确定的操作方式极为不满,“为何不设计如秦弩扳机般明确、如度量衡般精准的实体按键?此等设计,有失严谨!”他甚至要求技术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触屏压力感应原理及防误触算法说明。

景区数字化推广专员小刘,看着这几位陛下的初始反应,擦了擦额角的汗,预感到接下来的“数字扫盲”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数字化扫盲第一课,从最基本的通讯软件——微信开始。

教学现场设在景区多媒体教室,几位皇帝并排而坐,面前摆着各自的手机,场景颇为穿越。

朱元璋对着微信界面,如同面对一张复杂的军事布防图。学习发送语音时,他一把抓过手机,像握着军情急报一样,凑到嘴边,气沉丹田,大声吼道:“喂!喂!徐达?!常遇春?!听见没有?!回话!”震得旁边乾隆的耳朵嗡嗡作响。技术人员赶紧提醒:“陛下,轻轻按住,正常说话音量即可,对方就能听见……”

乾隆则对语音消息的质量有着艺术家的苛求。他每录一条,都要反复播放聆听,仔细品鉴。“嗯……方才这条,‘朕知道了’,‘朕’字尾音略显急促,威严不足。待朕重新录制。”、“这一条,‘此画甚佳’,‘佳’字开口度不够,未能尽显赞赏之情。”一条短短几秒的语音,他能录制十几遍,追求那种沉稳雍容、富有磁性的“帝王音色”。

李世民掌握得很快,功能一学就会。但他很快将微信变成了传播盛唐文化的平台。他熟练地使用“文件传输”功能,将《贞观政要》节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扫描件发到学习群里;在朋友圈里,他分享的是《秦王破阵乐》数字化修复版链接,以及他自己用毛笔书写、扫描上传的唐诗。技术员小刘委婉提醒:“陛下,朋友圈……也可以发点日常生活……”李世民从善如流,下一瞬便分享了一张他练习射箭的抓拍,配文:“今日习射,十中七八,犹未及弱冠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