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余音绕梁,艺润人心(2 / 2)

加入书签

也不去!咱就在这儿,守着咱的菜地,比啥都强!”他觉得这是对他尚存精力的否定,是一种“羞辱”。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漱芳斋对镜整理着他那丝毫不见凌乱的衣袖,闻言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一贯的矜持与优越:“养老?朕精神矍铄,每日批阅奏章(景区建议书)、鉴赏古玩、吟诗作画,精力充沛,何须入养老院度日?此等所在,乃寻常老者颐养之地,于朕……不甚相宜。”他担心的是失去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帝王的特殊待遇。

唐太宗李世民的态度则更为理性开放。他在太极殿书房,放下手中关于人口结构与老龄化趋势的现代研究报告,沉吟道:“养老院……乃现代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策。我等既居于此,体验一番,了解当代养老理念与模式,亦是无妨。或许,其中亦有可借鉴之处。”他将其视为一次社会考察和学习机会。

始皇帝嬴政的反应最为独特。他在阿房宫高台,俯瞰着他秩序井然的“疆土”,听到邀请,目光锐利:“养老院?寡人欲考察之。观其设施、管理、照护流程,是否合乎规范,能否建立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老标准体系。”他已将此次体验,视作一次对“标准化养老”的实地调研。

在景区管委会的耐心沟通和“体验结束后可提供独立评估报告”的承诺下,几位皇帝终于(或多或少不情愿地)同意进行为期一月的短期体验。

入住“颐年殿”第一天,现代科技与古代帝王的碰撞便火花四溅。

朱元璋被分配到一个朝阳的单间。晚上,他躺在柔软的功能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不如自己的硬板床踏实。半夜想起身喝水,手臂无意中碰到了床边的控制按钮,床铺突然开始缓缓升降,吓得老朱一个激灵,以为地龙翻身,差点从床上滚下来,对着黑暗大喊:“有机关?!”弄清原委后,他对着智能床铺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这玩意儿太玄乎,咱还是睡踏实点好”,几乎一夜未眠。

乾隆对养老院统一配发的、舒适柔软的棉质休闲服表达了极度不满。他拎着那件毫无绣饰、款式普通的衣服,如同拿着什么粗鄙之物:“此等布料,如何贴肤?此等款式,毫无章法,如何彰显气度?朕需苏绣,需云锦,需符合身份的常服!”他坚决不肯穿,直到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为了便于活动和统一管理,且允许他在特定场合穿着自带衣物后,才勉强接受,但私下仍抱怨连连。

李世民尝试在公共休息室组织一场“盛唐诗会”,希望能与院内其他老人交流文采。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然而响应者寥寥。大部分老人更热衷于围坐在自动麻将桌旁,“碰”、“吃”、“胡了”之声不绝于耳,气氛热烈。李世民看着那小小的方牌,无奈地摇了摇头,感慨:“时代变迁,雅趣亦有所不同啊。”

嬴政则从踏入养老院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质检官”模式。他不知从哪掏出了一把精致的铜尺(后来升级为激光测距仪),开始测量走廊宽度、房门高度、家具间距,甚至餐厅桌椅的摆放是否成直线。“此走廊宽度不一致,东侧比西侧宽零点五厘米。”“此餐厅座椅排列,纵列尚可,横列歪斜三度。”他随身带着一卷竹简(很快换成了平板电脑),认真记录着各项数据,准备撰写他的《颐年殿标准化评估及改进建言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