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潜移默化,心境悄然转变(2 / 2)
这些曾经站在权力巅峰、睥睨众生的帝王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来自哪个时代,无论曾经拥有多么显赫的过去,生命的晚年都需要情感的慰藉、社会的关怀以及自我价值的重新发现。在给予他人帮助、融入社群生活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平静。这份关于生命、关于衰老、关于陪伴的认知,远比他们曾经拥有过的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来得更加珍贵和真实。
“时空交汇处”景区为与国际接轨,同时保障所有居民(包括各位投影而来的帝王)的身心健康,正式颁布了一套现代化的休假制度。除了传统的周末双休,还新增了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全年累计休假天数超过百日。
这份精致的年历分发到各位皇帝手中,引发的反响堪称一场微缩的“治国理念碰撞”。
明太祖朱元璋拿着那张标注了花花绿绿假日的年历,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头点着上面的日期,嘴里念念叨叨:“元旦一天、春节七天、清明三天……这这这,加起来得多少天了?咱当年在位的时候,一年到头,也就是元旦、冬至和咱自个儿的万寿圣节能歇歇!这么多假期,活儿谁干?地谁种?这不成体统!”他忧心忡忡,觉得这简直是“怠政”的开端,恨不得立刻上书(向景区管委会)谏言,要求削减假期。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反应则截然不同。他优雅地展开年历,仔细端详着上面的节日标记,嘴角泛起满意的笑容:“妙哉!元旦可赏雪品茗,春节正好办场宫宴,清明踏青,端午竞渡,中秋赏月……各有意趣,互不重复。如此充裕的闲暇,正合朕鉴赏古玩、挥毫泼墨、精研音律之需。劳逸结合,方显天家气度与生活品质。”他已经开始在心里规划每个假期的“艺术主题”了。
唐太宗李世民显得最为通达。他放下年历,对身边随行的房玄龄(投影)感慨道:“《礼记》有云,‘张弛有度,文武之道’。为君者勤政固然重要,然亦需休养生息,方能持久。观此休假之制,使民得享天伦,涵养精神,于社会安定、民生福祉大有裨益。朕以为,此制颇合古圣贤之理。”他看到了休假背后的社会意义与人性关怀。
始皇帝嬴政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将年历掷于案上,语气冷峻:“荒谬!一年之中,竟有百余日无所事事?此乃极大的浪费!政务如流水,片刻停滞则生壅塞。效率!效率何在?如此松懈,如何强国?寡人认为,此制亟需修订,假期当大幅削减,或至少,休假期间亦需保持最低限度的政务处理流程!”在他看来,任何脱离“标准化”高效生产的时段都是不可接受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