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揭短亮丑(1 / 2)

加入书签

翌日下午,东山县委常委会议室。

昨日的阴雨彻底消散,明晃晃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泻在光可鉴人的长条形会议桌上,却未能带来多少暖意。

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一种超越例行会议的凝重与肃杀。

庄重的国徽高悬于主席台后方的墙壁中央,无声地注视着台下每一位与会者。

汪杰作为市委第一督导组组长,端坐于主位,他的位置象征着今天会议的监督权威。

王振邦、李茂才按惯例参加会议。

两人目光平视前方,姿态稳重,但细看之下,王振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李茂才则微微调整了一下领带,似乎觉得室内温度有些过高。

刘世廷脸色略显苍白,不时端起茶杯啜饮一口。

赵永春、刘国梁、赵强等其他常委依次排开,神情各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江昭宁身上。

作为县委书记,他第一个发言。

背后的巨大窗户将远处连绵起伏、在阳光下更显苍翠的山峦纳入画面。

山峦的壮丽生机,与此刻会议室内的压抑气氛,形成一种无声的对比。

“同志们,”江昭宁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字字入耳,“今天我们召开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查摆问题,刮骨疗毒,真正改进我们的工作。”

“这绝不是走过场、图形式。”他翻开手边的笔记本,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常委,以及汪杰,“按照议程,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室内异常安静,只剩下钢笔或铅笔划过纸张的轻微“沙沙”声。

汪杰微微颔首,表情平静中带着审视。

王振邦和李茂才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

几位常委也似乎松了口气——这开头,听起来还是熟悉的“味道”。

江昭宁开始发言:“首先是在理论学习方面,确实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

他列举了几点,诸如系统性学习不够深入、转化运用思考不足、对新思想新要求的精髓把握还不精准等。

语气平稳,措辞规范。

常委们的表情进一步放松下来。

刘世廷甚至在笔记本上轻轻点了两下笔,好像在确认某种节奏。

刘国梁的背也稍稍靠向了椅背。

看来,书记的自查还是沿袭了“常规套路”,先讲共性,再谈个性,最后表态整改……大家都熟。

然而,这份“熟悉”的气氛仅仅维持了几分钟。

江昭宁的语速平稳,但声音陡然下沉了一个八度,带着一种洞穿表象的穿透力:“……但是,同志们,”他话锋猛地一转,如同利刃出鞘,“如果今天的发言仅仅停留在这些众所周知的、具有普遍性的认识层面,那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

“经过前天暴雨后的辗转反侧和痛定思痛,我认为,我们班子目前最为核心、最为致命的问题,绝不是口号式的学用脱节那么简单。”

“是根植在我们日常工作肌体内部、啃噬着我们党性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整个会议室瞬间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静默。

连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都消失了。

汪杰微微前倾了身体,目光锐利地投向江昭宁。

王振邦和李茂才脸上的沉稳瞬间凝固。

刘世廷捏紧了手中的笔,指节有些发白。

刘国梁猛地直起了腰板。

所有人的神经骤然绷紧,空气仿佛被抽走了一部分。

江昭宁丝毫没有停顿,他略略提高声调,目光直视前方,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前天清凉寺风雨飘摇的一幕幕:“就以这场突如其来、却又在预警范围之内的暴雨,以及我们被动但还算及时的救援工作为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