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这将是一个可复制的现实范本(4 / 7)

加入书签

nbsp;“梁主任,修理厂那边的调研报告已经整理好了,今天给您做个汇报。”

    “好。”梁仲维放下手里的报纸,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说说,具体情况怎么样?”

    杜科长落座,把一份《调研纪要》递了过去。

    “这次调研,我们主要围绕修理厂和北大合作的‘通用零部件试点项目’展开。”

    “从现场情况来看,这个修理厂虽然规模小,但落地能力不容小觑。”

    “他们前期已经完成了三种通用件的试制,包括火花塞、喷嘴管和橡胶垫片,配套的图纸和工艺记录都比较完善。”

    “我们当场查验了图纸和样件的匹配度,基本可以排除那种‘样品先做、图纸事后补’的情况。”

    “而且这个项目已经在北大完成备案,学校方面也给予了支持。”

    “从方向上说,项目非常符合‘产教融合’的精神,特别是在‘将真实工业环节嵌入教学流程’这一点上,挺有代表性。”

    梁仲维一边听,一边翻着报告:“你觉得这个项目能不能纳入试点?”

    杜科长想了想,语气谨慎起来:“我觉得……可以考虑,但方向上得拿捏清楚。”

    “怎么讲?”梁仲维问。

    杜科长略一顿,解释道:

    “这家厂子跟我们过去认定的‘产教实训基地’不太一样。”

    “它场地有限、设备也不算多,人手更是紧张。”

    “不像传统技校实训车间那样设有实训工位,有整套‘带徒’的条件,也没法一次性接纳一堆学生实操。”

    “但它的长处不在‘练手’,而在‘出题’。”

    “他们图纸设计能力非常扎实、技术反馈机制完善,整套生产环节和工业标准都贴着实打实的一线跑。”

    “在我看来,它不是个适合学生练手操作的地方,倒更像是一个能给学校提供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源头的端口。”

    “所以我建议,走‘两地协作’的挂点模式。”

    梁仲维抬头:“讲讲具体思路。”

    杜科长开口道:“修理厂这边专门负责出图纸、制定工艺方案,并提供后续技术反馈。”

    “技校那边,则负责组织学生在校内按图纸加工试制。加工结果再送回修理厂校验,由技术人员给出调整建议。”

    “这样一个出题,一个答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