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制度创新固根基(2 / 3)

加入书签

成涵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模块的能力测评,生成个人“能力雷达图”。

按需施教:根据测评结果和岗位需求,开设“短平快”专题研修班(如“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与实操”、“智慧农业项目管理”、“基层矛盾调解艺术”、“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讲师不再局限于党校教授,大量引入省厅专家、高校学者、优秀企业家、甚至发达地区一线操盘手。

2.实战练兵,一线淬火:

项目“赛马场”:将长河二期、老旧小区改造、新产业园规划等重大项目作为练兵场,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跨部门攻坚专班,让干部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提升实战能力。

基层“墩苗”计划:选派缺乏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一线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年,考核结果作为提拔重要依据。

“揭榜挂帅”机制:针对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如历史遗留烂尾楼处置、低效用地盘活),面向全区干部发布“英雄帖”,鼓励能者揭榜,赋予资源调配权,成果与晋升激励挂钩。

3.广纳贤才,源头活水:

“云峡英才”计划:面向全国“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项招聘规划、金融、大数据、现代农业等紧缺专业博士、硕士,给予安家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直接安排至核心部门关键岗位。

柔性引智: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退休厅官担任区政府顾问或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本土精英回流:建立云峡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定向邀约在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担任中高层的本土人才回乡考察、短期服务或担任“周末工程师”。

“我们要的,不是只会开会的‘会议干部’,不是只会念稿的‘文件干部’!”沈慧娟合上计划书,目光扫过在座的副部长和各科室负责人,“我们要的是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实干家’!是懂专业、会操作、能创新的‘操盘手’!组织部就是‘人才熔炉’的鼓风机!能力提升工程,必须动真格,见实效!”

省纪委那栋充满肃杀气息的小楼内,一间挂着“调研室”牌子的办公室,气氛却带着一种探索前沿的锐意。

秦风坐在省纪委分管政策研究的副书记对面,桌上摊开着一份标题为《关于在云峡区试点构建政治生态量化评估体系及强化“一把手”监督机制的方案(草案)》的文件。文件内容详实,逻辑严密,充满了制度创新的锐气。

“秦书记,你们这个设想,很大胆,也很有价值。”省纪委副书记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政治生态评估,以往多是定性描述,主观性强。你们想用量化指标,把‘生态’变成可测量、可比较、可预警的数据?还有这个‘一把手’监督模块,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评议?想法很超前。”

秦风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沉稳而自信:“副书记,云峡经历了刮骨疗毒,深知政治生态一旦污染,修复成本巨大。‘阳光监督’解决了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但生态的健康度,需要更前置、更科学的预警和评估。”

他指着方案的核心部分:

“量化评估体系:我们初步设计了四大维度:忠诚度指数(理论学习、政治表现、重大事项报告);廉洁度指数(信访举报、个人事项核查、经济责任审计);担当度指数(重点工作推进、难题破解、创新成果);群众满意度指数(第三方民调、信访投诉解决率、公共服务评价)。每个维度下设具体可量化指标,由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如学习平台积分、审计问题金额、项目进度偏差率、民调得分)和人工评议(如上级评价、同级互评、服务对象打分)结合生成动态分数,形成区域和部门政治生态‘健康体检单’。”

“‘一把手’监督强化:在常规监督基础上,增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