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僵局之争(1 / 2)
市政府一号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副市长秦风抛出的两项铁证——异常车辆活动轨迹和与历史污染特征不符的成分分析报告,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瞬间刺穿了赵达康派系精心编织的“自然灾害论”和“系统风险论”的伪装。投影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在沉默中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先前附和赵达康定调的官员们,此刻都低下了头,目光躲闪,不敢与任何人对视,生怕被卷入这场骤然升级的激烈交锋。空气中弥漫着震惊、尴尬和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赵达康的脸色由铁青转为煞白,手指在桌面下微微颤抖。他万万没想到,秦风不仅顶住了舆论压力,更在悄无声息间掌握了如此要害的证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意见分歧,而是近乎图穷匕见的指控!孙耀东坐在他旁边,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眼神慌乱地瞟向赵达康,寻求指示。
死寂被赵达康一声沙哑的干咳打破。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双手撑住桌面,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地射向秦风,语气中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愤怒和强装的镇定:
“秦风同志!你提供的这些所谓‘证据’,听起来很惊人,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其来源是否绝对可靠?监控录像是否可能存在误判?深夜车辆活动,也许是地质勘查或者别的什么公务活动?成分分析……不同实验室、不同方法都可能存在误差,单凭一份初步报告,就能断定与历史记录‘显着不符’?就能直接定性为‘人为事故’吗?!”
他试图从技术细节上寻找漏洞,质疑证据的绝对严谨性。
“是啊,秦市长,”孙耀东立刻接口,语气带着“审慎”的担忧,“办案要讲证据链,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现在只是有一些线索和初步分析,直接下结论是否为时过早?会不会……影响团结,打草惊蛇,给后续调查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他将问题引向了“大局”和“策略”层面。
赵达康接过话头,语气愈发严厉:“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是善后!是要给老百姓一个切实的交代,而不是在这里进行各种没有确凿证据的猜测和推断!如果按照秦风同志的说法,这是人为事故,那性质就完全变了!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恐慌,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这个责任,谁来负?!”
他再次祭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法宝,试图用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来压制秦风的指控,将问题从“真相”扭转为“影响”。
秦风面对质疑,面色平静。他早已预料到对方会否认和反扑。他沉稳地回应:“赵市长,孙市长,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所展示的证据,均来自公安技侦和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合法合规流程,程序严谨,数据原始。异常车辆活动在泄漏时间点、地点的高度吻合,以及污染物成分与历史记录的根本性差异,这些都不是用‘偶然’或‘误差’可以简单解释的。我们提出‘人为事故’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无法忽视的重大疑点。查明真相,才是对人民最大的负责,才是真正的稳定基石。”
他的反驳有理有据,寸步不让。双方各执一词,会议陷入了僵局。支持秦风的人,心中暗自叫好,却不敢轻易表态;依附赵达康的人,则惴惴不安,等待风向。
眼看争论不休,且秦风证据在手,气势上已占据上风,继续纠缠下去只会更加被动,一直端坐主位、沉默观察的市委书记周海洋,终于开口了。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好了。”周海洋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赵达康和秦风,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达康同志强调稳定,秦风同志坚持追查真相,都有道理。但现在的关键,不是在这里争论,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把问题彻底查清楚。”
他顿了顿,一锤定音:“鉴于目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