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重托在肩(1 / 3)
新任省委书记王力对江泉市的突击视察,犹如一场高强度的实战检验,其务实、犀利、直插一线的作风,给整个江泉市领导班子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视察结束后的几天,市委市政府连轴转地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消化吸收王书记的指示精神,调整工作重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被鞭策后的紧迫感与知耻后勇的干劲。
副市长秦风身处漩涡中心,感受尤为深刻。他清楚,那场突如其来的视察只是序曲,王力书记真正要听的,是他和江泉新班子关于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和扎实举措。他一边加紧推进雾江治理等当前要务,一边潜心构思如何落实王书记最关切的“让江泉人民收入提升一个新台阶”这一核心命题,等待着那场预料之中的、更为正式的召见。这种等待,如同大战前的寂静,压力与期待并存。
召见的通知,在一个周三的下午,通过省委办公厅的传真下达至江泉市委办公室。内容明确而简洁:请江泉市副市长秦风同志,于本周五上午九时整,赴省委南院一号楼,向王力书记汇报江泉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
接到周海洋书记亲自打来的电话通知时,秦风正在与环保局的专家讨论治理技术方案。他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对专家说了声“抱歉,有紧急公务”,便快步返回自己的办公室。该来的,终于来了。
周四傍晚,秦风婉拒了办公室安排的车辆,独自乘坐最后一班动车前往省城南州。他需要这段独处的旅程来沉淀思绪。车厢内灯光柔和,旅客稀少,他靠窗而坐,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逐渐被暮色笼罩的田野和城镇。脑海中,江泉的地图、产业分布、百姓的期盼、王力书记锐利的目光交替浮现。他反复推敲着汇报的脉络,既要展现格局与魄力,又要避免空泛与浮夸;既要直面问题挑战,又要提出切实路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汇报,更是一次面向全省最高决策者的“答辩”,关乎江泉的未来,也关乎他个人的政治前途。
他随身只带了一个轻便的公文包,里面是精心准备的汇报提纲和关键数据图表,没有冗长的文稿。他告诫自己,要摈弃一切官样文章,用最精炼的语言、最扎实的内容,展现江泉的决心与智慧。
周五上午八点四十分,秦风提前抵达戒备森严的省委南院。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他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步行穿过幽静而庄重的庭院,来到一号楼前。王力书记的秘书陈默已等在门口,见到秦风,他快步迎上,脸上是惯有的严谨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秦市长,辛苦了,书记正在等您,请随我来。”
陈默的笑容背后,眼神中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秦风点头致意,跟随他走进这栋象征着全省最高权力核心的建筑内部,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无声,气氛静谧而肃穆。
陈默在一扇厚重的实木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然后推开,侧身示意秦风进入。秦风迈步走进办公室,王力书记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批阅文件,阳光从高大的窗户洒进来,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看到秦风,脸上露出一丝温和但绝不失威严的笑意,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秦风同志到了,坐。”
“王书记好!”秦风恭敬地问候,在指定的椅子上端正坐下,腰杆挺直,目光平静地迎向王力。
王力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上次去江泉,时间虽短,但看到了一些真实情况,也听到了一些基层的声音。江泉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今天请你来,就是想抛开形式,深入地听一听,你们新一届班子,对于江泉的未来,特别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什么具体、可行、能见实效的规划和打算?”
问题直接、尖锐,聚焦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