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熙丰三年,毕!(7 / 8)
武将之中,顾廷烨和王韶的履历最为特殊,两人都是深度参与了两次开疆拓土的拓土大功臣。
一人凭借开疆拓土身披紫袍,承袭爵位;一人凭借开疆拓土实现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就功绩而言,两人都是武将中独一档的存在。
就官职而言,两人都是掌握一司的都虞候,实权滔天。
两人的差距,实在是微乎其微。
事实上,英国公究竟能不能打仗不重要,重要的是综合资历、经验来讲,英国公暂时压得住顾廷烨、王韶二人。
反之,若是没有英国公,两人一齐入边。
若是顾廷烨为统帅,王韶肯定心生不满。
反之,若是王韶为统帅,顾廷烨肯定也会心中不满。
究其缘由,盖因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两人的官阶有着些许微小差距,仅是意味着两人的机缘和功绩暂时有着些许差距,而非统兵本事有差距。
可若是两者一人为主,一人为辅,相当于强行让两人分出了高下。
若是两人一齐出征,这一次以顾廷烨为统帅,下一次肯定还是以顾廷烨为主,王韶为辅。
毕竟,上一次就是顾廷烨为主!
反之,也是一样的情况。
这一次以王韶为主,下一次是不是还是得以王韶为主?
既是如此,一次落后,也即意味着一辈子落后。
这谁肯答应?
这与头上有主帅的情况不同。
要是头上有一名镇得住两人的统帅,两人皆是掌握一军,那就是地位平起平坐,没有高低之分,无非是暂时的功绩可能有差距而已,不足为奇。
可若是头上没有主帅,那两人的地位就是一人为主,一人为辅,地位不平等。
为辅之人,肯定会下意识的不断纠主帅的小错,甚至持反对意见,以此表达心中不满。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主帅和辅将有较大的能力差距,不然大概率会是纠缠不休、内斗不断、难分胜负的结局。
这能打胜仗?
赵策英了然,叹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朕一时鬼迷心窍了。”
其实,他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