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跟程朱理学开战(2 / 4)

加入书签

终还是朱高煦不耐烦的说道:“争吵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还在这里讨论什么?进去问问不就好了。

胆小怕事,看我给你们打头阵,是刀山是火海,还能避开不成。”

一众官员看着朱高煦有些嚣张的样子,心中吐槽道:

你身为皇子,自然在诸多事务上少了几分顾忌,可我们不过是替皇家效力的臣子。

在获取权位的同时,也伴随着重重风险。

所谓伴君如伴虎,大抵就是如此。

这般紧要之事,若不及早探清底细,就这样毫无准备地觐见,稍有不慎触怒圣颜,后果便不堪设想。

而重中之重,在于站队抉择。

倘若不明事由便盲目站队,最终只会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

眼见朱高煦已拽着赵王大步迈向御书房,众人面面相觑,无奈之下也只能默默跟上。

好歹前头有两位皇子开路,心里多少能踏实些。

被扯着走的朱高燧一脸茫然,他可未主动请缨要当先锋啊!

回过神来,他赶忙伸出手臂,转身将大哥朱高炽护至身前。

朱高煦瞧见这一幕,迟疑了片刻之后,与赵王一左一右,半推半护地将朱高炽往里带。

朱高炽连连哎呦表示抗议,但很明显无效。

朱高炽望着这夜半的阵仗,心中已隐隐有了猜测。

在场众人,要么是朱棣的心腹旧臣,要么是近来力挺大明重开恩科的支持者。

此番召见,想必是要商议恩科之事。

瞧父皇这兴师动众的模样,恐怕是已经下定决心。

恩科要开了……

从宫门到御书房,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没几分钟,一行人便到了门前。

夜幕如墨,彻底笼罩了皇城。

众人轻手轻脚踏入御书房,只见朱棣端坐在桌案前,目光紧锁着看摊开的奏疏,神色凝重,似在权衡。

朱棣沉浸于思考之中,竟未察觉十余人悄然入内。

望着皇帝紧蹙的眉峰,众人心中不约而同泛起不安。

记忆里,皇帝已有许久未曾露出这般凝重的神色。

最终,还是朱高炽率先打破沉寂:

“父亲,儿臣与诸位臣工应召而来,不知您有何吩咐?”

听到声响,朱棣回过神来,抬眼扫过众人,颔示意:

“都来了,别拘着,各自落座吧。”

顺着他的示意望去,御书房两侧早已整整齐齐摆放着两排座椅,显然是提前备下的。

众人规规矩矩坐下,腰背挺直,仿佛学堂里等待训诫的学童。

待众人坐定,朱棣不再绕弯子,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朕深夜召集诸位,正是为了前些日子你们所奏之事,重开恩科。”

“今日不必拘谨,各抒己见,咱们一同议议,此事究竟该不该办、如何去办。”

话落,众人心中不禁泛起诧异。

这般时辰召见议事,显然意在秘议。

可重开恩科之事,为何不在朝会上公开商讨?

须知此前朱棣擅自开海禁、宣布下西洋时,亦不过是在筹备阶段知会众臣,并未这般大费周章地聚众商议。

再者,

以皇帝之威权,即便强行推行恩科,纵有反对声浪也难阻圣意。

如此深夜密召,反倒叫人觉得多此一举。

然而君命难违,众人也只能按捺疑惑,静待下文。

夏原吉皱眉扫视一眼众人后,率先开口道:“既议恩科,为何不召翰林院主事同来?”

此言正戳中众人心中疑虑。

翰林院掌文翰、备恩科顾问,恩科诸事本就该有其参与。

朱棣闻言,目光扫过众人后,语气意味深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