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9(2 / 3)
语中“了罢”
的意思。
5、朔(shu0硕音):夏历每月初一日。
己巳朔:古人用干支记日子,这月的初一是己巳。
6、既成列:已经排成行列,意思是摆开阵势。
未既济: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
既,尽。
7、陈:同“阵”
,这里作动词用。
是说楚人摆好了阵势。
8、败绩:大败。
9、公伤股:宋襄公大腿被打伤。
10、门官:守门的官(平时给国君守门,出师则在国君左右护卫)。
歼焉:被消灭了。
11、咎:责备。
这句说:全国人都责怪襄公。
12、君子:有道德的人。
不重伤:再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
重(g虫音),“再”
的意思。
禽:同“擒”
。
二毛:头斑白的老人。
13、为军:用兵之道。
不以阻隘:不靠险阻取胜。
以:凭借的意思。
阻、隘两字合用表示险阻之地。
另一说,不迫人于险以求胜。
14、寡人:寡德之人。
国君自谦之词。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宋是商纣的后代,所以襄公这样说,这句话有自谦的意味。
不鼓不成列:不进攻没有排好阵列的敌人。
古代用兵,鸣鼓以战,这里的“鼓”
是动词,意思是鸣鼓进军,也就是进攻。
15、勍(qg擎音)敌之人:强劲的敌军(指楚军)。
隘而不列:受阻于险要之地而未成阵。
16、赞:这里作“助”
解。
这句说:老天帮助我啦。
17、阻而鼓之: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而进攻他们。
不亦可乎:不也可以吗?这是用反诘(jie结音)的语气表示肯定。
“不亦……乎”
是文言中常用的一种句式,上边用“不亦”
,下边用“乎”
相呼应。
18、犹:尚且,还。
这句说:还怕不能取胜呢。
19、今之勍者:当前与我们争强的人。
20、胡耈(g0u苟音):老人。
这句说:即使是上了很大年纪的老人。
21、这两句说:可能捉住的就抓过来,何况是半老的人呢。
22、求:为了。
这两句说:教育士兵奋勇战斗,要使他们认识到战败是可耻的;教育士兵作战的技能和方法。
、这两句说:(对方)虽受创伤但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或者放下武器,怎么可以不再打击呢?
24、爱:怜惜。
25、则如:那就不如。
这两句说:如果怜惜对方的年老人,那还不如干脆服输了吧。
26、春秋时候,诸侯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这里的“三军”
泛指军队。
以:凭借,按照。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这句说:军队本是按着有利时机而行动的。
27、古代作战,击鼓以进兵,鸣金(金属制成的响器)以退兵;不过金属的响器有几种,其中也有用以生气的。
这句说:金鼓是用以鼓舞士卒的气势的。
28、这两句意思说:既然军队作战是根据有利的时机,那么敌人遇到险阻,我们是可以进击的。
29、致:招致,引起。
声盛致志:声气充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