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6(3 / 4)
徭役。
60、支子: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61、这句说:庶子死也一定哭泣埋葬如其嫡子。
62、纳宦其子:把他们的儿子送到官府加以教养。
63、达士:知名之士。
64、絜:同“洁”
。
摩厉:同“磨砺”
。
这句意思是:以节义激励士人。
65、这两句说:国外来越的士人,一定在朝廷庙堂之上接见他,以示尊重。
66、这句说:勾践带了大米和肉类,乘船到各地巡视。
67、孺子:小孩。
游者:贵游子弟,在学而尚未做官的人。
这里孺子之游者,是指在学习中的年青人。
又指在外流浪的年轻人。
68、餔(bu捕音):(给食物)吃。
69、歠(chu0龊音):同“啜”
,(给水)喝。
70、这句说:一定询问他们的名字。
(准备以后选拔)。
71、这句说:不是勾践自己种植的谷物就不吃。
下句“夫人”
指他的夫人。
72、这句说:十年不向人民收赋税。
第四段提要:写勾践率领国人休养生息,展生产的内政措施。
也就是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73、耻:辱。
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在各诸侯国的面前侮辱我们国君。
74、节:克制。
这句说:现在越国已经克制得够了。
另一说,节:有节度。
意谓越国也已经走上轨道了。
75、这两句说:象我这样的人(这是勾践自谦的话),哪里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76、庸:通“用”
。
这句意思说:我要求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
77、封:疆界。
四封之内:意即全国(人民)。
78、这句说:忧虑他的士卒的志趣行为缺乏知耻的精神。
79、衣水犀之甲者:穿着用水犀的皮做成的甲。
亿:十万,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亿”
。
有:又。
亿有三千:十万三千人。
80、灭:“威”
。
81、匹夫:平常人。
匹夫之勇:个人逞能的庸人的勇气。
82、旅:俱。
旅进旅退:同进同退。
意谓纪律严格。
83、这句说:后退时先考虑到军法。
84、常赏:合乎国家规定的赏赐。
下面的“常刑”
类推。
85、这两句说:向前进时不服从军令,退后时不知耻(指临难苟免)。
86、果行:果决地这样做。
87、这句说:国人都互相劝勉。
88、孰:谁。
这两句意思是:谁像我们国君这样(好)啊,难道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89、囿(y0u右音):笠泽,水名,今太湖一带。
越败吴于囿,在公元前478年。
、没:吴国的地名。
91、这句说:又在吴国都城(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的近郊打败吴军。
事在公元前475年。
第五段提要:写越国人养精蓄锐,一再请战,勾践才许战誓师,因而屡败吴国。
92、达:遣送。
甬、句(g0u沟音)东:即甬东——舟山岛。
又说,甬:甬江;句:勾章,在今慈溪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