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4(1 / 3)

加入书签

《战国策》3

3、触詟说赵太后(1)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昧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战国策?赵策》四

释义:

这篇文章记叙了触詟用巧妙的方法,委婉的言词,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为赵国出质齐国的故事。

触詟劝谏赵太后爱自己的儿女不应只考虑目前安危,而应从长远利益打算,让他得到锻炼培养,为国家立功。

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儿女,并符合国家的利益。

这个见解很得称道,在今天也还有它的教育意义。

这篇文章艺术性很强,一开头就写了触詟进谏时的背景,渲染了紧张气氛,揭示了说服工作的艰巨性。

对触詟的语言、动作、态度,刻划入微。

他的辞令极其精巧。

先从关切和闲谈入手,使太后怒气缓和,又以寄托舒祺为辞解除其顾虑;

实际上却以舒祺的事暗示太后,应如何为长安君作安排。

接着以燕后为配衬,纵论爱子女必须作长久计;

再引列国诸侯绝嗣的历史教训,劝太后让长安君及早为赵国立功。

词意十分委婉诚恳,前后处处呼应,由近及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